封麵秀
作者:穀文
與浙江省財政廳企業處處長俞建人聊天是件頗為輕鬆的事。與其說是個關於中小企業如何渡過難關的采訪,倒不如說是一堂中小企業發展的課程。
雖然我國的法律是法條法律而不是先例法律,但國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總喜歡在曆史的長河裏翻找一下是否有過類似的情況。“十二五”開局之年的通貨膨脹和貨幣緊縮讓中小企業承受的壓力與日俱增,一些人和輿論就把三年前的金融危機拉出來做了個比較,並宣稱08年的金融危機我們都挺過去了,今年的危機,我們一樣也能順利挺過去雲雲。
對於這種看法,俞建人的回答很簡單:
他們一定不是財政人。
表裏不一的危機
“財政人不會說出這種話。”俞建人笑。這位主管著一省企業的處長看起來和預想的模樣反差很大。瘦而高,舉手投足透著一種學者的味道。一個多小時的采訪裏,俞建人多次提出了一個詞:分析。他認為,就像許久以前有人說過的那樣,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而現在發言的人多數都沒調查過。”俞建人分析,之所以有人將今年的中小企業危機和三年前的金融危機時期相比,是因為他們的表象很像,都是表現在企業資金吃緊。
他表示,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席卷全球,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的衝擊,我國也深受其害,不僅外向型企業經營艱難,一些非外向型企業由於國際原材料價格的劇烈波動,經營亦是舉步維艱。不少中小企業出現了巨額虧損,再加上銀行惜貸,融資愈發困難,導致中小企業現金斷流而紛紛破產。這其中,不利的外部經濟大環境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但不科學的現金管理模式更是導致企業破產的致命傷。
但今年的“偽”金融危機則完全失去了外部影響的原因。由於全球經濟已經逐漸趨於穩定,影響中小企業國外資金運轉的原因已經失去,就像上麵說的,不科學的現金管理模式依舊讓中小企業深受其害。
但俞建人說,所謂中小企業,即現金流規模沒有大型企業那麼可觀,現金管理模式就算再好,在貨幣政策和通貨膨脹以及市場選擇的三座大山之下,一些企業也舉步維艱,甚至出現了行業性的資金鏈萎縮甚至斷裂,進而破產。
因此,俞建人表示,如果說中小企業在上一次的金融危機中表現出的脆弱一麵還有情可原,那麼這次的危機中,這些民間中小企業的被動則多來源於市場選擇。
中小企業,已經到了一個非改不可的程度。
不會再現的四萬億
也正是由於表象的相同,一些中小企業也在想著,是否中央有可能再次放出和2008年一樣的四萬億的投資刺激經濟。俞建人表示,這是不可能的。
“四萬億投資,是國家在特殊時期,對於特殊事件的特殊財政政策。”俞建人用了幾個“特殊”來說明2008年的財政刺激計劃。“所以,它不可能多次發生。”
話題回到原點。俞建人表示,期待四萬億,甚至“哪怕少一點也行”的中小企業,其實還是一種僥幸心理的體現。而商場如戰場,任何僥幸的結果隻能是慘敗,這是毋庸置疑的。機會論在資金流薄弱短小的中小企業中無疑不僅是場冒險,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不僅僅是四萬億的投資。俞建人表示,相對於現在中小企業的資金困難,我們也無法苛求融資組織“放手”。“商業銀行是銀行,但它畢竟是一個以盈利為目的的行業。”俞建人表示,當銀行判斷某企業甚至某行業為近幾年的“高危”行業,即有可能無法收回貸款時,他們將選擇減少或停止為該行業提供貸款業務。而由於現在許多銀行作為資金代理人出現,對於貸款的發放形式和發放額度的嚴格都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