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萬年聽琴(1 / 2)

晚間,回到客舍,可能是精力過於旺盛的緣故吧,羅任宇始終無法入睡,在床上輾轉幾番後,起身來到客舍的涼台,涼台上有一排仿古的貴妃靠,斜斜的依在上麵,覺得十分的愜意。由於陰天的緣故,空中沒有月亮,也沒有清風,四處眺望,入目一片漆黑,耳旁隻有附近水流的排擊山石的聲音。

運功於雙目再次向四周望去,隻見寺前有一亭,上書“雙飛亭”,亭兩側各有一石橋,橋下一黑一白兩條河水奔馳而過,想必就是那有名的黑龍江與白龍江了,旅遊地圖上有關於這黑白二江的介紹,黑龍江源於九老洞下的黑龍潭,經洪椿坪、白雲峽至清音閣。黑龍江流經之地多為玄武岩層,其色深碧如黛,故名黑龍。白龍江源於長壽岩,經雷洞坪繞白水寺而來,流經之地多為白瑩岩,水色乳白,故稱白龍江。

闌珊的夜色中除黑白二江發出的鏗鏘激蕩的水聲外,四周萬籟俱靜,還真有一絲清音的意味,漸漸的羅任宇沉浸在無邊的暗夜和清音之中。

清晨,外麵的喧嘩驚醒了涼台上的羅任宇,發現自己竟然不知不覺中在涼台過了一夜,心中有些詫異,自從自己修煉以來,還從未有如此這樣的現象,難道這裏還真有清音之效?不過很快眾人起床洗漱的聲音就打斷了羅任宇的思考,趕忙的也加入了洗漱的大軍之中,今天可是有素宴的安排,可不能因為自己的原故影響了行程。

早餐過後,眾人在導遊小姐的帶領下,開始了今天的旅程,第一站當然就是這清音閣了,出得門來,天空中竟飄起了毛毛細雨,稀稀拉拉的,雨絲如發般拂過臉頰,仿佛清風徐徐吹過,讓人有一種奇特的享受。

這清音閣為唐代寺廟,原名集雲閣,後人取左思的“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之意,改名為清音閣,又因地處於牛心嶺,所以又叫牛心寺。

離清音閣不遠,有一牛心亭,亭下的黑白兩江彙合處,一塊巨石,狀如牛心,通體黝黑光亮,這便是牛心石了。

清音閣的左邊便是廣福寺,原是前牛心寺別院。“廣福”即“廣種福田”的意思。清音閣寺後山腳下有個“藥王洞”,洞底和洞口均有明顯的煙熏火烤痕跡,洞內寸草不生,據說是久經藥物熏烤的原因。傳說“藥王洞”是“藥王”孫思邈在峨眉山采藥煉丹的地方,據傳他在這個洞中煉成了“太乙神金丹”。

過清音閣向北一公裏左右,便是白龍寺了,傳說是當年白娘子修道的地方,白蛇傳的故事,羅任宇可是聽過無數遍了,乍一聽白素珍的原籍是這裏,有些將信將疑,畢竟傳說中的故事是發生在江南,但仔細一琢磨,覺得也有可能,因為青蛇青兒是典型的川妹子脾氣,又辣又刁蠻,但講道義,有擔當。

大約離白龍寺有一箭之地的地方便是“古德林”了,據說是明代的一位高僧率眾徒口念《法華經》,一字一拜,按字計株,共植69777株鬆、柏、杉、楠。數十年過後,綠樹成林,濃蔭蔽日。後人為了紀念高僧的功德,就叫“古德林”了。可惜“古德林”曆經數代,毀壞殆盡,隻餘十數棵古楠。這十數棵古楠都高達二、三十米以上,樹齡也都在四百年以上。“古德林”為後人留下的這一小片清涼,雖不能為多少人遮風擋雨,但這卻是一種昭示,一種精神。現在在這十數棵古楠周圍人們也種植了許多樹木,雖然這些後種的樹木,還沒有古樹的高大,但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道理卻傳承了下來。

從“古德林”出來,經過幾分鍾的車程,終於到了羅任宇和齊虎盼望了一夜的萬年寺了。萬年寺也是峨眉山八大寺廟之一,而且是峨眉山規模最大的寺廟。萬年寺山門外的台階是青石所鑿,寬約數丈,分上下中道,氣勢恢宏,需仰望方可見頂。光看這氣勢,便可以想象的到萬年寺是多麼的大了。

萬年寺曾有很過多的名字,最早初建時是在晉朝,當時稱為普賢寺,唐朝時改名為白水寺,宋朝時改名為白水普賢寺,明萬曆年間又改為“聖壽萬年寺”。由此可見,曆朝曆代對這萬年寺是多麼的重視。

進入寺內的第一座大殿仍是彌勒殿,但供奉的這尊彌勒佛,卻是木雕金身。後殿供觀音立像,亦為木雕金身。殿後壩子左邊是毗盧殿,為法物流通處;右邊般若堂,樓上為客房。

出彌勒殿拾級而上,即是無梁磚殿。此殿構造奇巧,是仿印度熱那寺形式建築,上為半球形的穹窿頂,四方和中央有五尊塔,前後還有四隻鹿子,表示吉祥。下麵為正方形,所謂“天圓地方”。此殿完全用磚砌成,殿前後有門對通,殿內頂部飾飛天藻井,四周有七層環形龕座,供小鐵佛一千多尊。這座建築四百來年,經曆了不少於十八次的5-7。9級的地震,而安然無恙,被譽為我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