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餘

新聞

作者:介子平

搬家時才發現,許多東西買回來便沒拆包,塞至角落,漸已忘記。有些器皿用過幾遍後,也閑置一隅,不再過問。比如麵包機,烤過兩個麵包,一個蛋糕。先是購特製麵粉、黃油、葡萄幹,再者添入雞蛋、白糖、鮮牛奶,按說明操作,幾小時完成。出爐後,意識到其為高糖高脂高蛋白的合體,之後興趣索然,不再擺弄,重又恢複饃饃稀飯就鹹菜的老習慣。

碗碟也如此,一摞中最上層的幾個,用了洗,洗了用,而下層堆放,實則閑置多餘。人口不添反減,請客吃飯也不在家,備用而已。衣服也如此,一打襯衣,上麵的幾件,穿了洗,洗了穿,下層疊加,實屬心理安慰。拾掇規整後發現,十年不添衣,照樣過得去。

收拾抽屜時,找出了遺失的多個U盤,以及使用一半的碳素筆若幹,隨處擱置的硬幣若幹。幾串廢鑰匙,不知該開哪把鎖。藥片吃過幾粒病已除,剩餘者早已逾期。BB機、錄音筆、照相機、電子表,皆被手機取代,或可作收藏。光碟成了背時之物,無處播放,書籍成了曾經記憶,無處插擺,而我買書的步伐並未因此稍息。還有幾箱童書,是買給孩子的,不及閱讀,已過了年齡段,索性留給繼居者,其家有幼童。

一遝的名片,經過梳理,基本無用,本就陌生麵孔,怎麼也想不起模樣。行當換,工作移,住址遷,電話改,各奔前程,好自為之,隻得對不住當廢紙了。而生活圈子裏的交往,本就無需名片識別。多年了,交往者熙攘,結識者增加,生活圈子卻並未擴張,反在萎縮。

還有一些文稿,由我熬油費燈寫就,而版權屬單位。揣摩心思,貫徹意圖,一稿數改,辛酸所在,實在是不堪。重新翻看,不過兩三年工夫,方向變,指標變,領導變,口號變,遂捆紮起來,移至辦公室,而單位公文櫃裏,也早已滿坑滿穀。

平時購物後的紙提袋塑料袋,竟攢了幾大包,隻為倒垃圾備用,然倒垃圾的速度,遠不及購物添置快。

多餘過時之物,丟棄吧,可惜,保留吧,沒地方。左右權衡,折衷為好,丟棄一部分,保留一部分。叫來收舊家電舊家具者,其侮辱性的報價,出乎意料,就此拉倒,不如送人合適。收貨人不空手,看上了窗台上的幾盆花卉,十五元成交。也好,了事了心,綠色生命有了托付,成交時才知,看上了是花盆。最後,諸多不用什物,一股腦送給了看門房的大媽,落了個千道謝萬道謝,我說要感謝的是你。

越簡單,越原始,也越實用,越不棄。仍以廚房為例,一把刀,既可切菜,也可切麵切肉切水果,水果刀削皮刀便可替代;一雙筷子,既可夾,也可拌,還可火中取栗,甚至如阿Q小D般作發簪,攪蛋器漏湯匙便是多餘。書畫貫家,不擇筆墨,揮手塗抹,即成曲調;武林高手,不擇兵器,隨手拈來,即可製敵。

昔時困頓,衣以寸計,身無多衣,食不果腹,家無剩食,貧賤夫妻百事哀,煩惱多。今者每每多餘,天物為之暴殄,不能盡其用。物乏解乏與物欲止欲,是不同階段遇到的不同問題。舉世皆畏途,事窮勢蹙人,此為解乏窘相;心與竹俱空,貌偕鬆共瘦,或是止欲狀形。

什物處理易,一棄了之,知識過濾難,念念不忘。曾耗費大量時間所學,因從事職業無關,興趣愛好無涉,積壓一側,無法丟甩,比如浩繁的微積分解題步驟、複雜的化學反應公式、程式的作文範例、拗口的英語單詞。風飄萬點掛枝,清流注瀉砥石,此多餘,無以除,隻得安時處順,暫由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