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盡善盡美映丹心(2 / 3)

既然選擇這份職業,忙碌就是我生活的一個常態

早上6點半,這是李菊蘭每天的鬧鈴時間,當家人還在睡夢中時她已經起床,簡單的洗漱、匆忙的早餐後又將開始一天的忙碌。她每天總是第一個到醫院上班,到了醫院就穿上工作服查看頭天的術後病人以及今天的術前病人,重點病人親自給換藥。等大家都準時上班的時候她已經把科裏病人的情況都了解透了。每周一、周三上午、周四下午是李菊蘭坐門診的時間,一個上午就要接診30多個病人。為了不耽誤病人的就診時間,李菊蘭忙起來常常一上午喝不上一口水。除了坐門診,李菊蘭大多數工作時間都是在手術台上度過的,“忙的時候一天要做五六台手術,一站就是兩三個小時是常有的事情。”李菊蘭平靜地講述著自己的工作。為了讓其他醫生能早點做完手術休息,她總是把自己的手術排到後麵,經常在手術室度過本應是午休的時間。下手術後飯菜都已經冰涼了。辛苦了一天還不算完,如果晚上有急診李菊蘭還得隨時準備去醫院。她告訴記者她的電話一定要有震動和待辦事項提示功能,“事情太多了怕記不住,第二天的工作全都要用手機記下來隨時提醒自己。”

因為工作太忙,李菊蘭平時沒有時間和朋友喝茶聊天,即便在同一個城市的朋友也隻能靠電話聯係。而逛街對於李菊蘭更是一件奢侈的事了,每次去街上都會一次性購買所需要的生活用品,衣服也是在固定的服裝店購買,為的就是節省時間。曾經一位出院的病人給李菊蘭寫來一封信,“李老師,你工作太累了,請你不要透支生命,好好珍惜自己的身體……”字裏行間的牽掛讓李菊蘭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們專業雖然看起來比較小,比較簡單,但是儀器特別多,在管理時要特別小心。”一邊說,李菊蘭一邊介紹起儀器設備。

“比如這個電子鼻咽鏡,軟管可以通過鼻子塞入咽喉嚨,從而看到喉嚨裏的組織,小孩子也可以用它來檢查。別看它很小,不怎麼起眼,卻能看到醫生肉眼看不見的地方,能發現CT和磁共振都無法發現的細小的黏膜病變。”李菊蘭這樣說道。在隔壁的測聽室,門進去就有一個一米寬的隔音室,室內放著一把椅子,牆上掛著一副耳機,後麵有兩個帶玩具的音箱。“如果患者能聽到耳機裏的聲音,則用手摁一下按鈕,根據按鈕的反饋,聲導抗就能分析出該患者的聽力範圍,從而測定出有沒有聽力問題。這就是純音聽閾測聽,可以幫助了解聽力情況。後麵的兩個音箱是給孩子做測聽時用的,孩子聽到聲音轉頭會得到玩具搖動的獎勵,這樣就可以了解小孩的聽力情況。”李菊蘭介紹說。除了上述儀器還有中耳分析儀、耳聲發射分析儀、純音聽閾測定儀、多頻腦幹誘發電位儀、耳蝸電圖儀等全套聽力設備,以及多導睡眠監測儀測試患者睡眠中打鼾和缺氧情況。

患者張洋的右耳反複流膿已經40餘年,聽力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他跑遍了四川省幾大醫院,由於他左耳先天性無聽力,僅靠右耳聽,所有醫生接到都很為難,建議他保守治療。“有時候用點滴耳液,打個消炎針就好一些,不過幾天就犯。這個病折磨了我大半輩子了,誰要是給我治好了,我真想跪下謝謝他。”這是病人在就診時對醫生說的一番話,從中足以看出老人深受病痛折磨的程度。

李菊蘭對他進行了詳細診斷,和病人本人及家屬交流了一上午,告訴他們手術的必要性,同時也說明了為什麼其它醫生都建議他保守治療。“手術是必須做的,我會盡我的全力來保您的聽力”。患者與家屬最後還是決定手術。李菊蘭帶領耳科專業組進行詳盡的手術計劃,確定了手術方案。手術以後,張洋的耳朵不疼了,聽力還得到了提高。 40年的頑疾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大夫手裏僅用了幾天時間就根除了!要不是醫生拉著,張洋就給醫生跪下了。像張洋一樣受到耳鼻喉科優秀醫務人員和先進技術惠澤的患者不在少數,他們親身體驗了人才和技術的重要性。由於該科耳科技術領先,李菊蘭還在醫學會委員會上全票通過當選為四川省耳科學組副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