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善盡美映丹心
健康軍營
作者:胡錦 李華時
17年前,華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係大一新生李菊蘭被電影《燃燒吧火烈鳥》中一位漂亮而雙目失明彈鋼琴的女孩所感染,心中暗自下決心:一定要當一名優秀的眼科醫生。而如今,她卻成了國內有影響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青年專家。一路走來的李菊蘭,徜徉在浩瀚的醫學海洋裏“勤修”,為無數患者的康複燃燒著自己的青春。
人要常懷感恩之心,才能對社會作出積極的貢獻
“李大夫,我最近嗓子疼不說,還吃不下飯,這是咋回事?”“來,張開嘴巴,讓阿姨看下嗓子。”6月23日上午不到8點半,武警四川省總隊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門診部已經忙碌起來。科室主任李菊蘭身穿白大褂,頭戴反光額鏡,認真地對就診患者進行詳細檢查,麵對每一位患者,她始終保持溫和而又專業的態度。在同事眼中她是“工作狂”,在患者心中,她是認真負責的好醫生。
“是醫院給了我一個平台,我也要將我的所學所用回報給培養我的醫院,應用到有需要的人身上。”現在的李菊蘭常常說,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經過半個多世紀、幾代人的艱辛努力,達到了今天享譽的成績,我的前輩及老師們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是他們為今天的成績奠定了一個很高的平台!作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主任,責任感告訴她不能辜負前輩們的心血和期望。
“患者至上,要讓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溫暖”,李菊蘭隨時都會這樣叮囑全科醫護人員。2014年年初,一位88歲高齡的劉奶奶,為治療因化膿性中耳炎伴發腦膜炎輾轉於四川多家大醫院,都因高齡手術風險大而未得到收治。倍感失望的劉奶奶來到武警四川省總隊醫院就醫,接診者正是李菊蘭。經過仔細檢查後,李菊蘭認為劉奶奶病情很重且確實需要及時手術,遂將其收治入院。當時有年輕醫師好心勸她說:“患者高齡,那麼多家醫院不願給她手術,您為啥要擔這麼大風險,很可能會吃力不討好,何必冒險接這個‘燙手山芋’?”李菊蘭聽到後說:“救死扶傷是醫生天職,隻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盡百分之百努力,如果她是我們的親人,我們會置之不理嗎!”經過及時的手術和精心的術後護理,高齡患者治愈出院。一家人逢人就說李主任技術好,醫德好。
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李菊蘭每天都在用自己的精湛醫技和仁愛之心嗬護溫暖著生命。沒有感天動地的豪言壯語,但她總是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和職責,不斷譜寫出救死扶傷的新篇章。
耳、鼻、喉,人生而有之。不生病的時候似乎沒有人注意到它們的存在,一旦出現問題會讓人無所適從,影響甚至威脅到正常的生活。這時候,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成了病人的首選之地。武警四川省總隊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每年門診量達5萬人次,為病人解除病痛,排憂解難。
作為科室的學科帶頭人,李菊蘭毫不保守帶教年青醫生。在自己培養的醫生裏,為他們爭取各種派送下級醫生外出進修學習機會。在科室遇到疑難病人時總是第一個到病房會診查看,指導治療方案和參與手術。為了病人方便,她把手機號留給病人,並且24小時開機,常常有病人晚上打來谘詢電話,家遠的老病號已經習慣了早晨6點出門到醫院看病前給李主任打個電話,問問她當天是否坐診,而她總是耐心接聽和解答困惑。科室的醫生都說“8小時以外,李主任的手機永遠都是及時接聽。”6月5日淩晨4點,突然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了本來當天手術回家就很晚的李菊蘭。“主任,扁桃體癌放療後病人大出血,喉梗阻,需要馬上氣管切開,我們正在準備!”李菊蘭一下子從床上跳起來,一邊穿衣服,一邊衝出門,以衝刺的速度跑到手術室。下級醫生正在準備手術器械,她發現患者已經口唇紫紺,極度煩躁,重度缺氧。她二話沒說,拿起一把尖刀就劃開患者的環甲膜,迅速放進氣管套管,從氣管內吸出大量的血性分泌物。看著病人突然安靜下來,口唇顏色也恢複正常,大家才緩過神來,原來李主任在這幾秒鍾的時間已經把患者從死神的手裏搶了回來。等患者恢複了正常的血氧後,大家才開始做氣管切開和手術止血。7點5分搶救手術結束了、李菊蘭拖著疲憊的身子在辦公室泡了一杯咖啡。對於她來說,為了減輕身體的疲乏,咖啡已經如同白開水一樣每日必需了。新的工作日又來了,同事們勸她回去休息一會兒,她說:“我回去休息,昨天已經約好的手術今天就不能做,病人已經充分做了今天手術的準備,不能讓他們和家人失望啊。”還不到8點,她又出現在了病房裏,關切地詢問著病人的情況。一次次與死神對決,李菊蘭用無聲的語言、高超的技術,演繹著“大醫精誠、大愛無邊”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