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在甲板上的“紅十字”
健康軍營
作者:彭紹榮
一場不期而遇的檢驗——
考點設在緊靠“東方之星”號遊輪的救援船甲板上
按計劃,6月2日上午,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本要接受上級的檢驗評估考核。然而,一條軍令卻先於工作組的考題擺到了武漢總醫院黨委和全體官兵麵前。
早上7點5分,醫院總值班室接到上級緊急命令:迅速組建醫療救援隊,立即趕赴湖北監利,參與“東方之星”號翻沉遊輪醫療救援工作。15分鍾後,醫院召開常委會,成立醫院應急救援指揮部,啟動應急救援方案,救援工作全麵展開。
“神經外科華沙報到,心胸外科劉勇報到,骨科李智報到,急診科程青報到……”38名醫療隊員在接到出征命令30分鍾內,攜帶個人裝備,準時趕到辦公樓前集結完畢。8點30分,裝載1個基數戰救藥材以及除顫儀、呼吸機、心電監護儀等急救器械的6台救援車輛集合完畢。此時,武漢的天空陰雨密布,但這一點兒也沒有減緩醫療隊的救援步伐。第一批醫療隊啟程,奔赴救災現場。
送走第一批醫療隊,醫院救援指揮部立刻召開緊急會議,組建第二批救援醫療隊。10點整,醫院緊急調配12個專業的33名醫療技術骨幹和5名勤務戰士組成第二批救援醫療隊,10點40分人裝集結完畢,第二批醫療隊準時出發。
從武漢到監利200多公裏的路程,救援隊員從出征那一刻起就投入了“戰鬥”。“傷者必須立刻吸氧”“檢查外傷情況”“清理呼吸道”……一路上,專家們預設病情,相互探討,拿出不少救治生還者的方案。
11點10分,第一批醫療隊到達監利救援指揮部,他們一刻不停,現場查看後選擇在離出事船舶最近的航道施工船上開設了救治點。
此時的監利,一會兒雨一會兒晴,悶熱難耐,焦急待命的醫療隊員們,衣服濕了幹,幹了濕。他們的目光始終眺望著醫療點兩公裏開外的“東方之星”沉船水域。
“坐等任務不行,搜救出水的幸存者一刻不能耽誤,隨時都可能有生命危險,我們必須到搜救最前沿去”。隨後周赤龍院長帶著4人醫療小分隊乘海事船前往大馬洲水道,登上了緊靠“東方之星”的救援船甲板。
甲板上成功搶救陳書涵——
守望7天7夜,隻為創造更多生命奇跡
6月2日下午3點,得到水下通知,有一個被救者要浮出來了。周赤龍院長帶領普外科的張翌醫生抬著擔架衝向了倒扣的“東方之星”船底板上,盡可能地靠近那根潛水員的繩子。黑色的潛水罩一露出水麵,周院長和張醫生就彎下腰,將獲救者陳書涵從水裏抱上來。
救援船甲板上,各類心肺複蘇藥品、搶救溺水所需的器材早已就位。陳書涵被托出船體時全身劇烈顫抖,渾身是油,呼吸急促地說著:“我好冷。”
“呼吸急促,心跳120!”曾尟枚護士長邊測量邊為陽光醫生報送基本生命體征。“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在醫療隊長的指揮下,3名醫生立刻進行急救。經過10多分鍾的現場救治,陳書涵生命體征慢慢平穩,醫療隊員隨海事船將其後送至醫療點進行進一步救治。
陳書涵的成功搶救極大鼓舞了醫療隊員們。因為救援船甲板展開麵積有限,其他醫療隊員隻能一直在岸邊碼頭值守,隨時準備搶救前方後送搜救出來的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