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淩晨3時50分,潛水員再次傳來信息:“在水下摸到一個人。”醫療小組立刻按計劃在倒扣的東方之星遊船底板上展開急救設備,遺憾的是檢測發現,對方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征。
接下來的搜救中,甲板上的醫療隊員們始終盯在一撥又一撥下潛的潛水員身上。隻要有潛水員抱人出水,醫療隊員就衝上前,把人從水裏抱出來。第一個動作就是去摸他的脈搏。醫療隊員陽光哽咽著告訴記著,我們多麼希望,每一個抱上來的人都有脈搏跳動……
直到6月8日上午9時5分,救援現場所有船舶同時鳴笛3分鍾,搜救人員集體為遇難者脫帽默哀。
刺破長空的汽笛聲響起時,武漢總醫院醫療隊洪求兵、張波、李智、曾尟枚、徐娟、董玉梅6名隊員正在“東方之星”船體二樓進行地毯式搜索。他們先是一愣,之後哭成一團……
幾天幾夜,醫療隊員們始終站在離“東方之星”遊輪最近的救援船甲板上守望著生命奇跡的出現,每一次潛水員下水搜救,他們都在心裏默念,“這次一定要帶上來一位生還者”。
為了生命最後的尊嚴——
寧可自己手臂磨破皮,不讓逝者再受一點傷
從3日早晨開始,潛水員抱出來的人越來越多。醫療隊員首先去查看有沒有生命體征,然後小心地整理遺體,穩妥地抬上擔架,輕輕蓋上床單,轉交到前接的戰士手中。
從水上將遇難者遺體托上擔架是個體力活。由於江水長時間浸泡,遇難者遺體的重量基本上翻倍了。醫護人員為了不讓遇難者遺體磕碰到船體,他們手拉著手延伸到水邊,然後將自己的手臂伸進渾濁的江水中把遇難者托起……
為了保護逝者的尊嚴,醫療隊員小心地把他們睜著的眼睛、張開的嘴巴輕輕合上,把他們被江水卷起的衣服拉整齊。衣服被衝走的,就用被單給蓋上。
6月5日晚9時許,“東方之星”船體扶正後,醫療隊員們和舟橋官兵分為若幹個搜救小組帶著強光手電,一起進入船艙。
登船的那一刻,看到那麼多遇難同胞大多數保持著痛苦的求生姿勢,作為醫護人員,他們痛心,遺憾。艙內的情景異常複雜,無處下腳,到處是淤泥,天花板上不斷滴水、掉泥漿,不少遇難者被家具壓著……
6日淩晨4點左右,船艙內麵上的搜救任務基本完成,隊員們體力早已透支到了極限。這時,醫療隊接到指揮部再組建兩個攻堅組的命令,軍區衛生部劉成勇副部長火線動員,隊員李智第一個站了出來,其他隊員也紛紛主動請纓。
醫療隊隊長、武漢總醫院院長周赤龍告訴記者,進艙搜救十幾小時,劇烈的勞動強度,醫療隊員沒有人休息,沒有人睡覺,沒有人吃飯,因為身穿防化服上廁所不方便,隊員們連水都不敢多喝。
采訪中,醫療隊員曾尟枚伏在桌麵上,壓抑著聲音,嗚嗚地哭。記者握著她被淚水打濕的右手,她的左手在桌麵上痛苦地抓撓:“全都是他們!全都是!我們無法救活他們!”幹了20多年的護理工作,曾尟枚參加過無數次搶救:“每救一個人,我就會有一種成就感。”
但這次不一樣,“我無法挽救他們,頃刻間,船倒扣,我們再也無法挽救他們!”她有深深的挫敗感,“在災難麵前,我們無能為力,那就照顧好他們的最後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