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數字出版對傳統出版的挑戰(1 / 3)

出版業未來發展趨勢探微

說長論短

作者:楊雲寶

中國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必將大力推進全球化、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這是中國現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和顯著標誌。對於出版業來說,受其影響最大的是信息化。

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標誌的信息化,在出版業中的主要表現就是數字出版,它的基本特征是:內容生產數字化、管理過程數字化、產品形態數字化和傳播渠道網絡化。

數字出版雖然是個新的業態,在發達國家已經初見端倪,在我國方興未艾,它對傳統出版形成了挑戰。對此,人們不得不審慎研究出版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一、發達國家數字出版發展態勢

信息技術高度發達和高度普及的美國是發達國家數字出版的引領者。近年來,適應於互聯網發展形勢,方便學生查閱圖書和資料,美國在新建一些大學或改造個別老校時,不再建蓋圖書館,大規模建立數據庫及各種數字終端,以數據庫來取代傳統的大學圖書館。同時,為了保護環境,減少紙張、印刷和發行費用,200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施瓦辛格宣布,從2009年開始將免費發放給中小學生的教科書改為免費提供電子書包。此舉既方便學生,又使每個學生一年可為州政府減少一百美元的政府公共財政開支。隨後美國又有幾所大中學校推行電子書包。

另外,受互聯網發展和金融危機的影響,以《紐約時報》為代表的美國報刊發行量大幅下滑,大約每年下降百分之十,發行量下降嚴重的像《西雅圖時報》等報紙甚至停止出版紙質報紙,隻出網絡電子版報紙。創刊於1851年、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紐約時報》2010年表示,未來將停止印刷《紐約時報》,改而主攻網絡訂閱等經營模式,並認為,網絡可能是報紙的最終歸宿。

與此同時,數字出版成就給人印象深刻。美國亞馬遜書店推出的電子閱讀器的發行量大幅攀升,已超過同期精裝書的銷售,直逼平裝書的銷售。同時,蘋果公司推出的蘋果平板電腦和蘋果智能手機的銷售,不僅在美國節節攀升,而且在世界各國都受到年輕人的追捧,一年內就分別銷售幾百萬台。由於受到互聯網、平板電腦、手機和手持閱讀器等數字媒介的多方夾擊,美國的紙質圖書、紙質報刊銷售的下滑也就成為自然而然的現象。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圖書零售巨頭博德斯公司2010年全年關閉六百多個連鎖店,整個圖書銷售業務全麵萎縮。

為適應讀者的需求,日本索尼公司也推出電子閱讀器。近年來,由於受到數字出版的衝擊,日本的傳統出版市場一直處於萎縮狀態。2009年日本出版業的銷售額比2008年減少百分之十六。為了應對數字出版的挑戰,日本的三十八家出版社於2010年3月成立了“日本電子書籍出版協會”,此組織幾乎涵蓋了日本主要的出版社。

據2010年德國出版業的調查,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出版公司德國的斯普林格集團2009年從數字化方麵獲取的收益已超過其總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但是,人們也看到,傳統紙質圖書和報紙依然是出版商的主要利潤來源。在德國2009年出版業九十六億歐元的收入中,電子圖書的營業額僅占百分之一點八,而且德國四分之三的互聯網用戶不願為數字內容付費。

麵對數字出版咄咄逼人的發展態勢,在發達國家對出版業的發展前景有兩種截然相反的預測:一是掌握數字出版技術的廠商預言,數字出版將較快取代傳統出版。微軟公司的老板比爾·蓋茨曾放言,大約在十五年內完成這一轉變。隨後微軟公司正式發表的文告中指出,數字出版取代傳統出版大約需要二三十年。二是從事出版工作的人士預言,數字出版和傳統傳統將在未來的發展中長期共存,並駕齊驅。2010年在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上,雙方爭辯電子書的地位。一方認為,電子書迅猛發展的勢頭表明,出版業已經站在數字出版的門檻上,未來圖書領域的增長主要依賴於數字出版,紙質圖書將逐漸消失。有業內人士估計這個過程大約需要十五年,美國可能會提前三四年。另一方則認為,雖然數字出版在逐漸增長,但它與紙質圖書並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補充。2010年德意誌銀行的報告認為,數字出版使出版業麵臨重新洗牌和整合,傳統書店可能是這一發展過程的最大犧牲者,預計到2015年,傳統書店營銷份額將下降到百分之五十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