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隨園詩話》
書屋品茗
作者:陳庭平
《隨園詩話》是清朝曠世才子袁枚的一部有關談詩的著作,采用隨筆的方式,分條排列,基本上一事或一詩(或數詩)一評,旨在倡導性靈說詩論,反對當時流行的格調說和以考據為詩的風氣。該書的精華是對於詩創作的論述,即詩話,而基礎在於詩,故此書中采錄了大量印證詩論的作品和一些士大夫官員的語錄,不拘時代流派,不拘作者身份、性別,隻要詩寫得好,說詩有道理盡錄其中。全書共分十六卷,補遺十卷,實乃皇皇巨著,是作者一生在詩歌理論上的追求與寄托。此外,書中還有不少詩壇掌故、詩歌本事、詩人軼事的記載,雖也有一些庸俗之處,但仍可見乾隆朝文化狀況的一個側麵。該書的最大特點就是不受任何拘束,評論名人名詩的優劣,談詩論道,提出了許多詩歌的創作方法,不論現在和將來都是可以借鑒的,也是中國詩論的寶貴財富。
由於全書缺乏係統分類,很多經典論述分散在話語中,很難歸類。現根據個人的學習理解,就詩歌的本意,創作方法和技巧,如何學詩等等,簡單歸納分述如下。
一、詩歌就是性情
楊誠齋日:“從來天分低拙之人,好談格調。而不解風趣。何也?格調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風趣專寫性靈,非天才不辦。”餘深愛其言。須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勞人思婦率意言情之事;誰為之格,誰為之律?而今之談格調者,能出其範圍否?況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國風》之格,不同乎《雅》、《頌》:格豈有一定哉?許渾雲:“吟詩好似成仙骨,骨裏無詩莫浪吟。”詩在骨不在格也。(卷一)
朱竹君學士日:“詩以道性情。性情有厚薄,詩境有淺深。性情厚者,詞淺而意深;性情薄者,詞深而意淺。”(卷八)
詩歌就是人的性情,詩這種體裁是用來抒寫性情的,有了性情自然有了格律。格律隻是詩一種表達形式和限製模式。性情包含著真情,詩人者,需有赤子之心也,隻有通過人真實的感情表達才能寫出好詩。詩人唯有具備真情才能產生創作衝動:“情至不能已,氤氳化作詩”,“人之詩文,先取真意”,詩作為抒情的藝術自然應該“自寫性情”。“性情”一語《隨園詩話》中引用黃梨洲先生的話:“詩人萃天地之清氣,以月露、風雲、花鳥為其性情。月露、風雲、花鳥之在天地間,俄頃滅沒;惟詩人能結之於不散。”(卷三)隻有詩人才能將世間情趣表達。隻有性情厚的詩人,寫的詩意味深。這幾種解釋上是袁枚性靈說的巧妙說法。性情與性靈實質上都是指人的精神、思想情感和睿智,詩歌是性靈的表現。故此,“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卷五)。“詩在骨不在格也”強調也是性靈,隻不過換了一種說法。骨,詩之魂靈,也是詩人的天分和靈感。所謂“不在格也”就是說用格律限製詞語,性情就更加疏遠了,僅有格律沒有性情的詩算不了好詩,真正的好詩在“骨”裏。一代梟雄曹操若沒有一種骨氣和壯誌的性靈,就寫不出《龜雖壽》和《短歌行》千古流傳的好詩句。“吟詩好似成仙骨,骨裏無詩莫浪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詩不要為韻和聲譜所縛
餘作詩,雅不喜疊韻、和韻及用古人韻。以為詩寫性情,惟吾所適。一韻中有千百字,憑吾所選,尚有用定後不慊意而別改者;何得以一二韻約束為之?既約束,則不得不湊拍;既湊拍,安得有性情哉?《莊子》日:“忘足,履之適也。”餘亦日:忘韻,詩之適也。(卷一)
欲作佳詩,先選好韻。凡其音涉啞滯者、晦僻者,便宜棄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亮;“芳,曠香”也,而“芳”字不響:以此類推,不一而足。宋、唐之分,亦從此起。李、杜大家,不用僻韻;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鬥險,掇《唐韻》而拉雜砌之,不過一時遊戲。(卷六)
夫詩為天地元音,有定而無定,恰到好處,自成音節。此中微妙,口不能言。試觀《國風》、《雅》、《頌》、《離騷》、樂府,各有聲調,無譜可填。杜甫、王維七古中,平仄均調,竟有如七律者;韓文公七字皆平,七字皆仄;阮亭不能以四仄三平之例縛之也。倘必照曲譜排填,則四始、六義之風掃地矣。此阮亭之七古所以如杞國伯姬,不敢挪移半步。(卷四) 詩歌用韻是為了好記,容易流傳,所以在中國發生最早。流傳到現在的古籍詩大半都有韻。舊詩最大的毛病是拘泥韻書,而且規定之多,束縛了詩人的性情。但袁枚並不反對用韻,隻是不用那些疊韻、和韻、古韻和怪僻、晦澀的韻。而且要挑選好韻。《紅樓夢》中薛寶釵說“分明是好詩,何苦為韻所縛?”賈寶玉也說:“我也最不喜限韻”。南宋詩人楊萬裏、魏了翁都曾明白反對在平常詠吟中一定押《禮部韻》。這說明在古代就有人反對限韻了。從詩的創作理論來講,在作詩的形式和內容上更要重視內容。今日作詩大多未受韻的約束,如現代的朦朧詩、口語詩很多元韻。但近體詩需要用韻,隻是不要用古人的韻了,更不用說那些險韻了。“忘韻,詩之適也”,如果忘掉韻,正是發揮你的性靈好時機。所以寫詩不要先考慮韻,重要是情感與內容。
同時寫詩不要為譜所縛,格律詩也有靈活性,處處拘泥格律,反而損害了詩的意境,也降低了藝術性。李白、杜甫、韓愈、蘇軾都不局限於分音列譜。為什麼?因為隻有把一切空掉之後,才能神氣孤行;詩歌一旦涉及注釋,便沒有什麼趣味可言了。按譜寫詩,性情也不能很好發揮,還是自然成音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