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十、神箭誅吳旻(下)(1 / 2)

正在親衛軍們不知該如何是好時,一個聲音從內院裏傳了出來:“哪裏來的大膽狂徒,竟敢闖進蜀王府裏撒野?”聲音未絕,早見親衛軍閃開一條道來,捧出一員手持長矛的猛將來。

猛將自然是吳曦的胞弟,親衛軍副統領吳旻。吳旻家學淵源,從小習武,能征慣戰,是員不可多得的猛將。“我道是誰?原來是李好義李將軍,怪不得這麼大的膽子!”吳旻來到那員倒下的小將屍體前,一腳踢開屍體,將長矛朝石板地麵一插,冷笑連連。

李好義見吳旻親自出馬,鎮住了本已意誌動搖的親衛軍,不由急了,仗劍而出,指著吳旻道:“吳旻,李某奉旨誅殺叛賊,聖旨寫得明白,念你祖、父兩代乃保國功臣,隻誅首惡,餘皆不究。趕緊放下武器,跪接聖旨!不然,休怪李某寶劍無情!”

吳旻哈哈大笑道:“吾兄稱王之時,即宣告脫宋歸金,早不受寧宗老兒的管轄,你奉的哪個老兒的密旨?也敢到此宣讀?”

李好義聽吳旻這麼說,一時語塞,正不知該如何回答,卻聽蜀王府大門外傳來一聲中氣十足的斷喝:“朝廷密旨,著安丙安大人宣撫四川,誅殺叛賊吳曦。安大人有令,凡抗旨不遵者,殺無赦;放下武器者,既往不咎。吳旻小兒,讓你瞧瞧抗旨的下場!”話音未落,隻聽弓弦聲響,一支竹箭疾若流星,劃過眾人頭頂,直奔高達威猛的吳旻前胸。“噗”的一聲響,吳旻手握箭杆,痛苦地呆望著騎著一匹快馬飛馳而來的楊巨源,不甘心地跪倒在了地上,長矛倒地,發出當啷一聲響。

“爾等還不放下武器,還想怎地?等著朝廷誅滅九族嗎?”楊巨源轉著馬頭,拿馬鞭指著眾親衛軍,大聲嗬斥。在他身後,三百多豪傑洶湧而來,氣勢驚人。

“放下武器,跪地領旨!”

“放下武器,跪地領旨!”

楊巨源帶來的三百來好漢一齊高喊,聲勢豪壯,比之李好義的幾十號人,威懾力不知大了多少。親衛軍中早有人嚇得扔掉了手中刀劍,當啷聲響特別清脆。這一響不打緊,上千親衛軍像扔燙手山芋似的紛紛扔掉手中兵器,黑壓壓跪下一大片。

楊巨源一箭解決了吳旻,解除了李好義之困,來得可謂正是時候。時間拿捏得如此恰到好處,堪稱神奇。試想吳旻一旦下令動手,雙方在狹窄的空間裏混戰,哪還有機會一箭中的?又哪有可能讓人數占優的親衛軍住手,甚至放下武器?

其實,這得力於楊巨源與李好義的事前約定。按照約定,五更交更時,李好義率手下人馬殺進蜀王宮,楊巨源則率三百死士緊隨其後持假聖旨進府宣旨,如果親衛軍抗旨,則進行增援。

當細作來報吳晲已率兩千餘親衛軍秘密離開王府時,楊巨源早已將事先潛入興州的三百餘好漢收聚在那座空宅子裏,聽著更鼓,準備行事。聽得親衛軍被調離王府,遊奕軍統領張林笑對楊巨源說:“子淵兄,剛才你說吳賊四更時會調親衛軍出王府前往東園,兄弟還將信將疑,不太敢相信,現在看來,不信不行啊,還是子淵兄神算啊!”

楊巨源笑著搖頭說:“哪裏是兄弟神算,這都是安丙安大人的妙計!老實說吧,因為事涉機密,兄弟一直沒敢把安大人的計策告訴大家。安大人利用徐景望安插在他身邊的間諜,遞了個假情報給吳曦,暗示咱們將在吳賊宴集東園時動手除賊,卻又不落任何把柄。吳賊沒有確鑿證據,不能無故抓捕我等,於是妄想將計就計暗算咱們。既然是暗算,自然不能大張旗鼓,不能調動城內守軍,再說他也信不過王喜,因此隻好秘密調派親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