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習仲勳逆境中的品格(1 / 3)

習仲勳逆境中的品格

人物春秋

作者:霞飛

習仲勳一生中曾兩次遭受迫害,但他以堅強的性格、實事求是的態度、對黨的忠誠以及樂觀主義精神而挺了過來。

堅持真理,實事求是,決不向極左分子低頭

土地革命時期,習仲勳同劉誌丹等一道創建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並任陝甘邊革命委員會主席,中共陝甘邊特委代理書記、軍委書記,陝甘邊蘇維埃政府主席,為長征到達陝北的紅一、紅二、紅四方麵軍,創造了一塊立足之地,從根本上扭轉了紅軍長期流動作戰的局麵,為紅軍的發展壯大作出了曆史性的貢獻。

早在中央紅軍到達陝北之前,中央代表就來到陝北,習仲勳特別高興,他認為在中央代表的直接指導和幫助下,有利於發展陝北紅軍,鞏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所以,他幹革命工作的勁頭更足了。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對革命忠誠的同誌,卻遭受“左”傾機會主義的迫害,他沒有想到自己會被中央代表抓了起來。

當中央代表派人抓習仲勳時,他不知危險來臨,還在忙於陝甘邊政府工作,忙於動員群眾支前,忙於組織紅軍做好粉碎敵人下一步“圍剿”的準備工作。和他幾乎一起被抓的還有劉誌丹等陝北紅軍和根據地領導人。習仲勳怎麼也想不通,自己對黨忠心耿耿,為黨的事業不怕犧牲,拚命工作,卻成了“右派前線委員會書記”,成了“反革命分子”。他後來回憶時說:

我被關押了,起初關在王家坪,後來押到瓦窯堡,和劉誌丹同誌一起關在一個舊當鋪裏。“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執行者搞法西斯審訊方式,天氣很冷,不給我們被子蓋,晚上睡覺綁著手腳,繩子上都長滿虱子;一天隻放兩次風,有人拿著鞭子、大刀,看誰不順眼就用鞭子抽,用刀背砍,在莫須有的罪名下,許多人被迫害致死。

麵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習仲勳表現出堅強不屈的品格。當中央代表派人“審訊”他時,他堅決不承認自己是“右派前線委員會書記”。當中央代表說,陝北領導人執行的是“右傾投降主義路線”,是搞“反革命活動”時,他據理力爭,用事實一條一條駁斥中央代表的謬論。中央代表惱羞成怒,又給他扣上了“態度惡劣”“拒不認罪”的帽子,用各種手法折磨他。盡管如此,他始終保留自己的意見,決不同意中央代表給包括自己在內的陝北領導人所扣的帽子。

1935年冬,陝北“肅反”越來越激烈,被打成“反革命分子”的範圍也越來越大,陝北紅軍營以上、陝甘邊地方縣以上的幹部幾乎都被打成了“反革命分子”,均遭逮捕。在那年的冬季,幾乎每天都有幾名陝北紅軍幹部或者根據地幹部被殺。中央代表執行極左路線的結果,使陝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受到重大損失,有200多名優秀幹部慘遭毒手,許多久經考驗的革命幹部沒有死在敵人的槍口下,卻死在了極左分子手中。陝北紅軍和陝北群眾對中央代表的做法很不理解,一時間鬧得人心惶惶。

就在極左分子即將對劉誌丹、習仲勳等人下毒手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到達吳起鎮。毛澤東剛剛住下,當聽說劉誌丹、習仲勳等人被抓並且將要被殺害的消息時,立即提出:“刀下留人,停止捕人。”還說:“我們剛剛到陝北,僅了解到一些情況,但我看到人民群眾的政治熱情很高,懂得許多革命道理,陝北紅軍的戰鬥力很強,蘇維埃政權能鞏固地堅持下來,我相信創建這塊根據地的同誌是黨的好幹部。”

193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甘泉縣下寺灣召開常委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提出,先“刀下留人”,保住劉誌丹、習仲勳等人的生命。講話中,毛澤東還專門向派往瓦窯堡調查的王首道提到習仲勳。毛澤東說,一個經過長期革命鬥爭考驗,又有深厚群眾基礎的蘇維埃政府主席,怎麼能夠是反革命?他特地叮囑王首道說:“殺人不能像割韭菜那樣,韭菜割了還可以長出來,人頭落地就長不攏了。如果我們殺錯了人,殺了革命的同誌,那就是犯罪的行為。大家切記這一點,要慎重處理。”毛澤東還說:一定要向他們(指極左分子)講明白,這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意見。

王首道騎快馬飛奔瓦窯堡,連一口水都沒喝,立即去見那些極左分子,向他們傳達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精神和毛澤東、周恩來的指示,要求立即放人。極左分子盡管十分凶惡,但王首道是中央派來的人,帶著一個中央工作組,向他們正式傳達的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意見,他們不情願地釋放了劉誌丹、習仲勳等人。

習仲勳走出關押他的那個陰暗寒冷的窯洞時,身體已經極度虛弱。他後來得知,自己能保住這條命,是毛澤東的決定,並且毛澤東、周恩來考慮得那樣細致。如果毛澤東、周恩來不先派王首道率領中央工作組快馬趕到,自己早就被極左分子殺害了。他從心裏感激毛澤東。

經過中央調查,有著中央代表身份的極左分子強加在劉誌丹、習仲勳等人頭上的“罪名”根本不成立,完全是一種陷害。極左分子所作所為,起到了打擊革命力量的作用。對此,當時毛澤東和黨中央其他領導同誌十分氣憤。毛澤東還專門就這一事件撰文,後來,毛澤東還決定把此文收入新中國成立初期出版的《毛澤東選集》中,以供全黨借鑒。

不久,在中央直接領導下,陝北“肅反”錯誤得到了糾正。習仲勳重新走上了領導工作崗位,繼續為黨工作。黨中央、毛澤東對習仲勳也十分重視。習仲勳後來回憶說:

一九三六年九月,毛主席在保安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這次會議吸收了兩個地方幹部參加,我是其中之一。這是我第一次參加中央的會議。毛主席一見到我,便親切地叫著名字,同我握手。

在生死關頭,習仲勳堅持真理,實事求是,這一點不光被毛澤東所賞識,也深受中央其他領導同誌的讚賞。陝北紅軍和根據地中的幹部,也十分佩服習仲勳的堅強意誌和寧折不彎的品格。1936年1月,組織上任命他擔任中共關中特委常委、蘇維埃政府副主席。之後,中央又多次任命習仲勳擔任重要領導職務。習仲勳也在各種不同崗位上嘔心瀝血為黨工作。毛澤東對習仲勳十分賞識,也給予充分的信任和使用。習仲勳後來回憶道:

1943年春,黨調我到綏德分區工作。這是邊區最大的一個分區,政治情況比較複雜。毛主席找我談話,鼓勵我說: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呆久了,就沒有那麼敏感了,到新的地方去也是鍛煉嘛!

因小說《劉誌丹》蒙冤,但他不畏權勢,不改共產黨人本色

1953年9月,主政西北的習仲勳受命進京工作,任政務院(後為國務院)秘書長。在黨的八大上,他當選中央委員,1959年4月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他不僅工作能力強,而且也深得周總理的信任,成為周總理的得力助手。

正當習仲勳全心全意為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努力工作的時候,飛來橫禍再次把習仲勳拋入逆境。事情的原委要從小說《劉誌丹》說起。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宣傳、紀念劉誌丹,工人出版社於1956年主動約請作家李建彤寫了一部記述劉誌丹事跡的小說。作者寫完書稿後,請劉誌丹的老戰友、擔任過陝甘蘇維埃政府主席的習仲勳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