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亞健康保健拔罐(2)(3 / 3)

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荸薺茶】

材料:荸薺250克。

做法:

取荸薺洗淨、搗碎,用水煎後飲用;或者是將荸薺削皮、榨汁,加涼開水飲用也可。每日1劑。

【絲瓜茶】

材料:老絲瓜兩根。

做法:

取兩條老絲瓜去皮切碎,用文火水煎,每日1劑飲用。

【薄荷茶】

材料:薄荷10克,綠茶2克。

做法:

取薄荷、綠茶衝泡,每日1劑分次飲用。

脾胃不調

脾胃不調是指沒有食欲,或是消化、吸收不佳。常伴有麵色蒼白、口唇色淡、脘腹脹滿等症狀。

中醫講,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脾主運化,胃主受納,人們所吃的食物都是依靠脾胃的共同作用來進行精華物質的消化、吸收。如果脾胃功能差,就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吸收,使身體無法獲得充足的營養,並容易將糟粕滯留於體內。因此,增強脾胃功能對於強健的身體是非常重要的。

脾胃功能差包括先天因素或後天失養,飲食傷胃或疾病耗傷都會發生脾胃不調。

【取穴】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章門穴、陽陵泉穴、三陰交穴、足三裏穴

【方法】

將抽氣罐或者火罐在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章門穴、陽陵泉穴、三陰交穴、足三裏穴進行吸拔,留罐時間為10~15分鍾。每次可選擇2~3個穴位,所有穴位輪流交替選用,3日1次,1個月為一療程。

【豬肚糯米包】

材料:白糯米500克,豬肚1個,鹽少許。

做法:

(1)材料洗淨,將白糯米浸泡半小時,將豬肚去除脂膜。

(2)將白糯米裝到豬肚內,用線縫好,放入鍋中燉熟。

(3)將豬肚內的糯米取出晾幹、研末,用米湯調服即可。每次50克,吃肉喝湯,空腹食用。

肝髒鬱氣

肝髒鬱氣會使人出現精神不暢,憂思抑鬱,胸脅脹悶,善太息或情緒變動明顯,易怒善哭等症狀。中醫認為,肝髒有疏泄功能,一旦肝髒無法正常運作,就會使多餘的“氣”滯留於體內,導致“鬱則不舒,則皆肝木之病矣”的結果發生。當肝髒出現氣鬱時,會打破機體內在的平衡狀態,進而侵犯脾胃,引發一係列疾病,如月經不調、神經官能症、肝脾腫大、消化不良等。

【取穴】膻中穴、期門穴、太衝穴、心俞穴、肝俞穴

【方法】

(1)將抽氣罐或者火罐在膻中穴、期門穴、太衝穴進行吸拔,留罐時間為10~15分鍾。

(2)將抽氣罐或者火罐在心俞穴、肝俞穴進行吸拔,留罐時間為10~15分鍾。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玫瑰菊花茶】

材料:玫瑰花5克,菊花5克。

做法:

將玫瑰花和菊花倒入沸水悶煮數分鍾即可飲用。

大便不暢

大便不暢是指排便困難或排便不順暢,總有排便不盡之感。在現代,不少人就深受便秘之苦,不僅每天感覺身負“重擔”,長期如此可能導致習慣性便秘、繼發感染等。患有腸神經官能症、腸炎等腸道疾病,某些精神因素等都會引起大便不暢。中醫認為,大便不暢的原因與外感寒熱之邪、內傷飲食情誌有關,它們會引起陰陽氣血不足,導致髒腑功能衰退,以至排便功能減退。

【取穴】下脘穴、天樞穴、大橫穴、支溝穴、大腸俞穴

【方法】

(1)將抽氣罐或者火罐在下脘穴、天樞穴、大橫穴進行吸拔,留罐時間為10~15分鍾。

(2)將抽氣罐或者火罐在支溝穴、大腸俞穴進行吸拔,留罐時間為10~15分鍾。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菜花拌海帶】

材料:菜花300克,豌豆100克,海帶200克,鹽、香油、雞精各適量。

做法:

(1)材料洗淨,海帶泡發,菜花掰小朵,將二者在水中焯熟後控幹水分,晾涼後調入鹽。

(2)鍋中熱少許油,放入豌豆、鹽炒熟。

(3)將豌豆與海帶、菜花裝盤,調入香油、雞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