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葛朗台”
品味生活
作者:寧子
【現實中的“葛朗台”】
好多年後,還記得那次在課堂上被罰站的事兒。
原因很簡單,同學讀課文“葛朗台”,讀到某一段時,我撲哧笑出聲來,然後就再也沒忍住笑了半天,一抬頭看到語文老師憤怒的眼神,才意識到闖禍了。
就那樣被罰站了大半節課,課後,老師也納悶,問我到底因何無故亂笑,我選擇了沉默,並決定不對任何人說,因為那時候我聽過一句老話叫“ 家醜不可外楊”——我笑,是因為我覺得課文中說的那個吝嗇鬼,分明就是我爹老沈。他可不就是現實中的“葛朗台”嗎?
我爹的吝嗇家喻戶曉,說“地球人都知道”有些過分,不過但凡認識他的人,沒有不知道的,聞名已久。作為他的女兒,在親身經曆後,我不得不“悲哀”地接受了這個事實。不悲哀成嗎?有一個吝嗇的爹,就等於不可能有太好的日子過。
也不知道我媽當初是怎麼被我爹糊弄成媳婦的,不知道當初他們戀愛的時候,我爹是否請我媽吃過一頓像樣的飯、看過電影或者旅遊過,更不消說結婚的彩禮了。後來我得知,我媽的娘家確實比我奶奶家富足,所以從沒在經濟上跟我爹計較,估計也就因此忽視了我爹的小氣,何況那個年代,女性矜持也尚且保守,沒準我媽把我爹的小氣當成了節儉也說不定。總之,一直到我長大後,倒也不曾見他們為了我爹的小氣鬧過矛盾。所以,我媽不算是受害者,真正的受害者,是他們的閨女我。
【誰讓我攤上這樣一個爹呢】
很小的時候,因為不懂事,也逢人便控訴過,控訴我爹小氣,不舍得給我花錢,在物質上虐待我。比如,別的小孩子過生日會有漂亮的蛋糕,但是我過生日,我爹自己烤一個又大又圓的餅子,放上糖和雞蛋,也算生日蛋糕了,還自誇有創意,難得他無意間“引領”了之後的“DIY”潮流。再比如,雖然讀了小學之後規定要穿校服,但是哪個小姑娘沒有個四五或者七八條花裙子呢?我就沒有!當然不是絕對,每年也有那麼三兩件新衣服,都是我媽自作主張買回來的,為此還被我爹責備不會過日子,因為我穿校服的時候多,其他衣服顯然浪費了。還比如別人家裏逢年過節都會出去吃幾頓大餐,但是老沈的慶祝方式,無一例外是自己套上圍裙下廚,把趕早市買來的各種便宜食材加工成貌似美味的菜肴。家裏的家具,還是爸媽結婚時候的,樣式陳舊呆板,我爹卻用得仔細,跟新的似的。電視機直到幾年前徹底報廢才換掉。那台淺綠色冰箱,幾乎已成古董,每次拉開門都轟隆隆地響,一直響了十幾年我爹還不肯換。還好我媽聰明,跟他算了一筆賬,那種老式冰箱耗電,用兩年浪費的電費都夠買台新的了,這樣,我們才算用上了新冰箱……
後來無數次唏噓,也難得我爹還能讓我吃飽穿暖,不錯了,他自己,兩套工裝可以換著穿三年,直到公司添置新工裝為止……
不用再舉例子,這就是個活生生的“葛朗台”呀。我媽好麵子忍著不說,但那時候我小,哪裏忍得住,所有長輩都讓我告狀告遍了。好在是我爹從來不生氣,不管誰說都笑嗬嗬地,一句口號:浪費可恥。依舊我行我素小氣他的。後來等我懂得了“家醜不外揚”的道理,便也開始跟我媽一樣忍受我爹的小氣,再不好意思跟人控訴了。所以,哪能跟老師說呢?哪能讓她知道其實我笑得很自卑呢?
打落門牙和血吞吧,誰讓我攤上這樣一個爹呢?
【令我怦然心動】
倒也在我爹的“苛刻”之下長大了,讀了大學有了工作,因為遺傳了我媽的眉清目秀,雖然沒有錦衣華服,身邊倒也不乏男生追。
許是這些年被我爹的小氣“迫害”至深,在交男朋友這件事上,我排在第一位的並不是學識、相貌、氣質或者家境,而是大方,舍得花錢。
楊是我在一次同事生日聚會時認識的,他和同事是發小。膚色白淨、帶書卷氣、聲音柔和的理科畢業生,長我兩歲,在一家證券公司供職。那天聚餐結束的時候,喝至微醺的楊,還沒有忘了搶著幫同事買了單。楊說:“也沒啥好送的,就給我這個機會吧。”
大方的行為和得體的言語,令我怦然心動。
同事察覺端倪,很快替我和楊牽線搭橋,一來二去,便確立了戀愛關係。
如我所感覺,楊很大方,很舍得花錢,當然也舍得給我花錢,送禮物、請吃飯、小旅行,樣樣都不含糊,如此交往了一年多,我跟楊許下終身。
【家傳的,收好了】
一直到決定了結婚,才正式把楊帶回家見爹娘,原因,你們曉得哦,我不是怕他們不滿意楊,而是怕楊也看出我爹的小氣,讓我沒麵子。
還好,一切都算順利,初次見麵,雖然也是我爹下廚,但到底也弄了幾個像樣的菜,還破例開了瓶他放了多年的好酒,把我感動得一塌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