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鍋置火上,放入適量油燒至五成熱,炒香辣椒醬後倒入清湯,把白蘿卜、胡蘿卜、豆腐一起放入鍋中。大火煮開後加入大白菜,再次煮開,用鹽、味精調味,最後撒上香菜末盛出即可。
功效:解渴利尿、幫助消化、排毒。
蘋果——全方位的健康水果
蘋果是常見水果之一,但是,當你翻開《本草綱目》,為什麼找不到有關蘋果的記載呢?這是因為,蘋果原產於歐洲,中亞西亞和土耳其一帶,19世紀才傳入我國。而《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生活在明朝,所以《本草綱目》裏沒有有關蘋果的記載是理所當然的事。
但是中醫研究認為,蘋果性平,味甘,具有補血益氣、止渴生津和開胃健脾之功,對消化不良、食欲欠佳、胃部飽悶、氣壅不通者,生吃或擠汁服用,可消食順氣、增加食欲。
英語國家流傳一句關於蘋果的諺語,大意為:每天吃一個蘋果,醫生也不需要了。雖然有些誇張,但由此可見蘋果的神奇功效。蘋果被科學家稱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
現代醫學研究還發現了蘋果的臨床藥用價值。
1.降血脂
日本果樹研究所的人體試驗表明,每天吃2個蘋果,3周後受試者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降低了21%,而甘油三酯水平高正是血管硬化的罪魁禍首。
2.預防癌症
芬蘭科學家研究發現,蘋果中含有的黃酮類物質是一種高效抗氧化劑,它不但是最好的血管清理劑,而且是癌症的克星。假如人們多吃蘋果,得肺癌的幾率能減少46%,得其他癌症的幾率也能減少20%。
3.強化骨骼
蘋果中含有能增強骨質的礦物質元素硼和錳。醫學專家認為,停經婦女如果每天攝取3克硼,那麼她們的鈣質流失率就可以減少46%。絕經期婦女多吃蘋果,有利於鈣的吸收和利用,可防治骨質疏鬆。
4.治療便秘
因為蘋果所含的有機酸能刺激腸道,纖維素可促進腸蠕動,故能通大便,治療便秘。
另外,蘋果也為廣大熱衷於減肥的人帶來了福音,蘋果會增加飽腹感,飯前吃一個蘋果,能減少進食量,以此達到減肥的目的。
蘋果膏
材料:鮮蘋果1000克,蜂蜜適量。
做法:把鮮蘋果切碎搗爛、絞汁,熬成稠膏,加蜂蜜適量攪勻,每次1湯匙,用溫開水送服。
功效:對胃陰不足、咽幹口渴有效。
蘋果山藥
材料:蘋果30克,山藥30克,白糖適量。
做法:把蘋果和山藥都研成細末,加入白糖,用溫開水送服。
功效:用於脾胃失和、消化不良、少食腹瀉,或久瀉而脾陰不足者。
梨子——金秋美食,白果之宗
梨子,性甘寒、微酸,無毒,有潤肺、清心、止熱咳、消痰水等功效,其肉脆多汁、甘甜清香、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故有“百果之宗”之美譽。
入秋後,人們經常會感覺皮膚燥癢、口鼻、咽喉等呼吸道幹燥、幹咳無痰,甚至出現大便幹結、小便短赤等現象,這些皆因燥性易耗損人體肺與胃中的津液,以致產生各種秋燥症候群。而這一係列的問題,隻要一筐梨子,就能全部解決。
《本草綱目》稱梨具有“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酒毒”的功效,藥用可治風熱、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毒。中醫認為梨性寒涼,含水量多,且含糖分高,食後滿口清涼,既有營養,又解熱證,可止咳生津、清心潤喉、降火解暑,實為秋季養生之清涼果品;又可潤肺、止咳、化痰,對感冒、咳嗽、急慢性氣管炎患者有療效。
梨的果實、果皮以及根、皮、枝、葉均可入藥。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梨性味甘涼,確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血生肌的作用,因此對急性氣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出現的咽喉幹、癢、痛、音啞、痰稠、便秘、尿赤均有良好療效。患者吃梨,可以生津解渴、潤肺去燥、清熱降火、止咳化痰,作為輔助治療,對恢複健康大有裨益。但是因為梨性質寒涼,不宜一次食用過多,否則反傷脾胃,特別是脾胃虛寒的人更應少吃。
梨還有降低血壓、養陰清熱、鎮靜的作用。高血壓、心肺病、肝炎、肝硬化病人出現頭昏目眩、心悸耳鳴時,吃梨大有好處。肝炎病人吃梨能起到保肝、助消化、增食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