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自測:你已經被糖尿病盯上了嗎
20世紀60年代,如果醫院發現了一個糖尿病患者,醫生很可能把他作為此病的研究對象,但是現在,糖尿病患者大有讓醫院“人滿為患”的趨勢,這說明糖尿病已經成為人類的高發病之一。那麼,怎麼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已經被糖尿病盯上了呢?
1.下列幾種糖尿病的易患因素,如超過兩種符合的情況,就應每年至少監測1次血糖,以警惕糖尿病的發生:
年齡超過40歲;肥胖;與糖尿病患者有血緣關係;工作繁重,精神壓力大;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痛風;女性分娩時嬰兒體重大於4千克,或曾反複流產;低出生體重兒。
2.如果身體有下列幾種情況同時出現,就應到醫院多次檢查空腹及餐後2小時血糖,以確定是否患有糖尿病:
食欲增強,體重反而下降,全身無力;長瘡長癤,反複發作,久治難愈;皮膚瘙癢或會陰部瘙癢,排除其他病因者;反複尿路感染,抗感染療效不佳;頑固性腹瀉,經久不愈;40歲以上便患上冠心病、心肌梗塞、腦梗塞;不明原因的雙下肢發麻灼痛。
糖尿病為何是一種高發疾病
在本篇的引言裏,講了一個醫生因為想找到治療糖尿病的良方夢見李時珍的故事,下麵我們先來看看糖尿病成為現代人的高發病的原因。
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有很多種,了解這些常見的致病因素,改變自身的身體狀況,可達到遠離糖尿病的目的。糖尿病的致病因素首先是遺傳因素。糖尿病是遺傳性疾病,遺傳學研究表明,糖尿病發病率在血統親屬中與非血統親屬中有顯著差異,前者較後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1型的病因中,遺傳因素的重要性為50%,而在糖尿病2型中其重要性達90%以上。
其次還有精神因素。近十年來,中外學者確認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認為精神的緊張、情緒的激動及各種應激狀態,會引起升高血糖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長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肥胖因素是一個很常見的致病因素。目前認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個重要誘因,約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前均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與糖尿病的發病率呈正比。有基礎研究材料表明:隨著年齡增長,體力活動逐漸減少時,人體肌肉與脂肪的比例也在改變。自25歲至75歲,肌肉組織逐漸減少,由占體重的47%減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這是老年人,特別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患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長期攝食過多很容易誘發糖尿病。飲食過多而不節製,營養過剩,使原已潛在功能低下的胰島素β細胞負擔過重,從而誘發糖尿病。現在國內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體越豐滿,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因此糖尿病也被叫做“富貴病”。
還有人提出感染也是致病因素。幼年型糖尿病與病毒感染有顯著關係,感染本身不會誘發糖尿病,僅可以使隱形糖尿病得以外顯。
有關專家發現妊娠次數與糖尿病的發病有關,多次妊娠易使遺傳因素轉弱而誘發糖尿病。
此外,科學家認為糖尿病是由幾種基因受損造成的:1型糖尿病——人類第六對染色體短臂上的HLA-D基因損傷;2型糖尿病——胰島素基因、胰島素受體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線粒體基因損傷。總之,不論是哪種類型的糖尿病,也不論是因為遺傳易感而發病,還是環境因素、病毒感染發病,歸根結底都是基因受損所致。換而言之,糖尿病是一種基因病。
警惕糖尿病的早期信號
李時珍提醒人們,要盡早發現自己身體的不適,才能盡早對症治療。下麵我們來看看糖尿病的早期信號。
糖尿病發病前有早期信號,如果發現自身有這些信號,就要提高警惕,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這也能幫助你早日發現並治療。
糖尿病可引起白內障,導致視力下降,進展較快,有時也會引起急性視網膜病變,導致急性視力下降。
研究證明,糖尿病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如果父母有一人患病,其子女的發病率比正常人高3~4倍。
糖尿病引起的皮膚瘙癢往往使人難以入睡,特別是女性陰部的瘙癢更為嚴重。
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經炎,出現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燒灼感等,也有人會產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覺。糖尿病晚期末梢神經炎的發病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