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讓你的孩子乘本草之船,遊健康之海(3)(1 / 3)

2種食療方防治小兒感冒

小兒感冒是由病毒或細菌等引起的鼻、鼻咽、咽部的急性炎症,以發熱、咳嗽、流涕為主症。其突出症狀是發熱,而且常為高熱,甚至出現抽風。

如果孩子患了感冒,就應該讓他少吃脂肪類和糖類食物,少吃精米和精麵粉,多吃粗纖維食品如蔬菜、水果。保證飲食中蛋白質的含量,可以吃瘦肉、雞肉、魚肉和各種豆類食品。少吃烏梅、楊梅、青梅等酸澀食品,忌食辛燥、油膩之品。

孩子感冒是很正常的事,一般的感冒不必大驚小怪,可用以下兩種食療方進行調養。當然,如果病情嚴重,或者高燒不退,則應及早就醫。

瓜皮茶

材料:西瓜皮1000克,綠茶10克,薄荷15克。

做法:西瓜皮切碎,加水適量,煮沸20分鍾後加入茶葉、薄荷,再煮3分鍾,濾出液汁當茶飲。

功效:祛暑解表。

適應證:小兒暑濕感冒發熱等。

蔥豉粥

材料:白米50克,蔥白6克,豆豉10克。

做法:以常法煮米成粥,熟時加入蔥、豆豉。每日1劑,分早晚2次食用。

功效:疏風解表清熱。

適應證:風熱感冒之發熱、頭痛、咽痛、眼幹赤。

2種食療方防治小兒腹瀉

嬰兒期腹瀉多為水樣便或蛋花湯樣便,有急性及慢性腸炎之分。嬰兒腹瀉病因很多,可為腸道內或腸道外感染、飲食不當及氣候改變等引起,但重型腹瀉多為腸道內感染引起。

如果孩子出現急性腹瀉,則應在短期內禁食,減輕腸道負荷,適應於較重腹瀉及有頻繁嘔吐者。禁食時間6~8小時,營養不良者禁食時間短些,禁食期間給予靜脈輸液。禁食後,給予部分母乳及米湯,米湯含有澱粉,易於消化吸收,可供給少量熱量。然後,給予脫脂奶。約7天左右過渡到全脂奶,再給予胡蘿卜湯,因為胡蘿卜湯富有電解質及果膠,有利於大便成形。如果是慢性腹瀉,可根據腸道功能逐漸增加營養素,特別是蛋白質供應。盡可能爭取母乳喂養。除短期內用5%米湯、脫脂奶及稀釋奶治療外,爭取蛋白奶喂養。

前不久,筆者一位朋友的孩子出現了腹瀉,由於醫生開的藥比較苦,所以寶寶不肯吃。吃下去又吐出來,一點也不見效。這時,她伯父告訴她一個方子,沒想到孩子吃了以後,腹瀉痊愈了。

這個方子是這樣的:取烏梅1顆,用米湯煮,米湯成糊狀後即可服用。日服3次,空腹服,服1次就有效果,2~3次即痊愈。

據《本草綱目》記載:“烏梅斂肺澀腸,止久咳痢。”後世研究證明,烏梅可以抗菌;而米湯具有調養腸胃的作用,很容易消化。烏梅和米湯合用,往往有比較明顯的止瀉效果,尤其適用於腹瀉時間比較長,大便不成形,顏色淡黃,氣味不臭,多於食後作瀉,麵色萎黃,形體消瘦的孩子。

這個方子雖然簡單有效,但並不適合所有腹瀉的孩子,因為烏梅收斂作用強,如果孩子的大便夾有乳凝塊或食物殘渣,氣味酸臭,腹痛脹滿,或孩子除了腹瀉外,還見有高熱、煩躁、口渴,小便量少色黃,舌苔比較厚膩的症狀,則不要用此方。

此外,還可以用山楂神曲粥來調理孩子的腹瀉症狀。

山楂神曲粥

材料:山楂30克,神曲15克,粳米100克,紅糖6克。

做法:將山楂洗淨,神曲搗碎,一起放入沙鍋,加水煮半小時,去渣取汁備用,將粳米洗淨,放入沙鍋,加少量水煮沸,改文火加入藥汁煮成粥,加入紅糖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胃,消食積。

適應證:消化不良、小兒腹瀉。

2種食療方防治小兒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