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秋季飲食保健(5)(1 / 3)

一天,寶寶起床後,媽媽湊近寶寶的臉蛋想親一下,卻聞到孩子的嘴巴有一股臭味,難道寶寶生病了。帶著孩子去了社區診所檢查,醫生說,寶寶並沒有什麼大病,隻是上火了,秋季天氣幹燥,多給孩子喝水,就能緩解上火的症狀。

在經曆了炎熱夏季之後,機體組織中的水分丟失了不少,加上秋季天氣幹燥,常會出現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大便秘結等症狀,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上火”。

那麼,父母如何判斷孩子是否上火呢?除了我們剛才提到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大便秘結外,孩子的臉蛋發紅、手心和腳心發熱、口臭、舌苔厚膩、鼻子出血、小便赤黃、喜冷怕熱等都是上火的征兆。

由於秋季氣候的特點,孩子最容易在這個季節上火,所以,家長應提前做好預防上火的準備,具體措施如下:

首先,適度增添衣服。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季燥熱,溫差較大,所以不宜在短時間內為孩子添加過多的衣物,捂得過了,孩子也易“上火”。

其次,注意飲食調理。適當增加液體的攝入量,多喝些涼白開水、果汁、綠豆湯;多吃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如百合、西紅柿、豆腐、銀耳、藕、香蕉和柿子,這些食物都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最後,不輕易使用“瀉藥”。這類藥物易打亂機體自身的平衡狀態,引起消化等功能的紊亂,甚至可因神經、消化係統的失調而導致孩子出現持續性的腹瀉。如孩子確實需要借助藥物“去火”,應聽取醫生的建議,科學用藥。

秋季,寶寶上火是很常見的一種症狀,不過,父母不必過於緊張,科學的飲食調理將有效幫助孩子成功“降火”,下麵的食療方就是不錯的選擇。

絲瓜豆腐魚頭湯

絲瓜250克,鮮魚頭一個,豆腐適量,生薑、鹽適量。

(1)絲瓜洗淨、打理角邊、切段;魚頭洗淨、切開;豆腐用清水略洗。

(2)魚頭和生薑放入煲裏,加入適量滾水,旺火煲20分鍾,放入豆腐和絲瓜,再用文火煲20分鍾,加入調味品。

清熱去火,養陰生津,潔膚除斑,通經絡,去痰喘咳嗽。

水晶三色丸

銀耳10克,紅薯20克,山藥30克,紅棗20克,冰糖、薑汁各適量。

(1)將紅薯、山藥洗淨去皮、蒸熟。

(2)鍋中加水煮開,放入紅棗。片刻後放入紅薯、山藥和銀耳,再依口味加冰糖和薑汁。

去火解熱,增強免疫力。

茄子炒牛肉

茄子100克,牛肉(瘦)60克,薑10克,大蒜(白皮)5克,鹽3克,味精1克,植物油20克,澱粉(玉米)4克。

(1)茄子洗淨,切片,清水浸漬一小時。

(2)牛肉洗淨,切片。

(3)生薑洗淨,切絲,取食鹽、澱粉少許,與牛肉混勻。

(4)大蒜去衣搗爛;起油鍋,放入大蒜,隨後放下茄子片,炒熟鏟起。

(5)另用油起鍋,下牛肉粒,炒熟,並與茄片混勻,調味即可。

清熱養胃、寬腸散血。

苦瓜瘦肉煲

豬肉(瘦)100克,苦瓜60克,鹽3克,澱粉(玉米)2克,蠔油5克,植物油15克。

(1)將豬瘦肉洗淨,搗爛如泥。

(2)蠔油、鹽、澱粉適量,與瘦肉混合均勻。

(3)苦瓜洗淨,橫切成筒狀,每件長約5厘米,挖去瓜瓤,填入瘦肉泥。

(4)起油鍋,下苦瓜塊爆炸片刻,即用漏勺撈起,放入瓦鍋內,加水少量,文火燜1小時,瓜爛味香即成。

清熱養胃、除煩止渴。

科學的飲食能有效降火,但是有時我們很難注意到身邊的哪些食物具有降火的功效,甚至會火上澆油,看看下麵的內容你是否留意過呢?

常喝牛奶能降火。

很多人認為喝牛奶會加重“上火”,引起煩躁,其實,飲牛奶不僅不會“上火”,還能解熱毒、去肝火。中醫認為牛奶性微寒,可通過滋陰、解熱毒來發揮“敗火”功效。

吃水果能降火,比如荔枝、榴蓮。

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並非所有的水果都能降火,荔枝、榴蓮這類水果性溫,反而易引起火氣。

吃西瓜能去火。

西瓜性涼,吃了不會引起“上火”、心煩,而且含有豐富鉀鹽,能彌補人體大量流汗造成的體內鉀鹽缺乏。

大豆不具有降火的作用,因此應少吃。

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大豆不僅具有滋陰、“去火”的功效,而且還能補充因高溫而被大量消耗的蛋白質。

草莓可以“去火”。

草莓不但好吃,還有藥用價值,中醫認為它有“去火”功效,能清暑、解熱、除煩。

上火的孩子應少吃番茄。

這種認識是錯誤的,西紅柿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具有清熱解毒、平肝“去火”的功效,上火的孩子可以適量食用。

“去火”的關鍵是平時做足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