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機理:腳和腿上有3條陽經和3條陰經,即肝、膽、脾、胃、腎、膀胱經,扭腳運動可以加速這6條經絡的氣血運行,腳及腿部的氣血通暢了,濁氣就會下行,對治療高血壓等病有很好的作用。高血壓的人,晚上做過腳部操以後,睡眠狀態很好,血壓也平穩了。早晨做完腳部操再起床,更使血壓穩定,頭腦清晰。堅持半月後,再增加腳部運動的次數,效果更佳。需要注意的是,此法降壓效果明顯,血壓低和身體虛弱的人不適合做。
第三步:扭手運動。
做完腹式呼吸和腳部運動後,手臂向上伸直,雙手分別用勁慢慢地張開到盡可能張大的程度,然後再慢慢用勁握拳,再放鬆,如此反複做10~20次,手及手臂同樣會有酸脹感;接著,兩手腕同時向外、向內、向下各做30~50下,旋轉時速度要慢,要用勁;然後兩手腕再向內、向下、向外各做30~50下。做完後雙手及雙臂都會感到非常熱、並有明顯的酸脹感。
養生機理:雙手及雙手臂同樣有6條經絡通過,即心、心包、肺、大腸、小腸、三焦經,活動手腕能夠促進這6條經脈的運行。堅持3個月左右,能改善相應髒器的功能。如心腦血管疾病、呼吸係統疾病、便秘、腸胃不舒服等症狀會很快得到改善,效果明顯,特別是有失眠現象的人,在晚上睡覺前做一次,可以很快進入夢鄉。
以上三項保健方法,都具有固腎、養腎作用,腎暖全身暖,在寒冷的冬季,這些保健方法可以很好地幫你嗬護身體,健康養生。
睡眠裏的長壽之道
中醫認為,良好的睡眠對於養生非常重要。人的體表有氣運行,好像人體外圍的衛士,稱為衛氣,是固攝陽氣的,在人體體表不斷地運化行走。白天衛氣行在人體的陽分裏,晚上則行到陰分裏,就是行於陰經。陽氣隻要一入陰經,人就想睡覺;衛氣在陰經中行走完,出離陰經,人就會醒來。
中醫建議,人一定要在晚上11點前睡覺,而且中午也要睡覺。這是因為晚上11點到淩晨1點是膽經最旺的時候,“凡十一髒,取決於膽”,意思是五髒六腑都取決於膽的生發,全身氣血都跟隨膽氣而起,這時人進入睡眠狀態,第二天就會頭腦清醒、麵色紅潤,反之則會頭腦昏沉、麵色蒼白。而上午11點到下午13點之間,是心經當令之時,這也是上下午更替、陽氣與陰氣的轉換點。因此,中午吃完飯後要午睡一會兒,睡不著即使閉一會兒眼睛也是好的。由於我們的身體不可能擾亂天地陰陽的轉換,所以應該以靜製動、以不變應萬變,這樣對身體才有好處,也就是所謂的“順時養生”。古人注重午時練功,是為了達到心腎相交,即要讓心火與腎水相交,陰陽調和。但是心在上,為火,容易往上飄,而腎在下,為水,容易向下走,這樣心腎不相交,心火會讓人一直很精神,處於興奮狀態,睡不著,就是失眠。現代人不練功,而午睡就是讓心腎相交的一個好方法,對健康養生非常有益。
在睡眠養生這一點點上,孫思邈也非常認可。他認為,一個人要想健康長壽,首先就要保證睡眠,而且有三方麵一定要注意。
首先,要注意睡眠方向。科學證明,地球是一個大磁場,人和一切生命都在這個大磁場中生活著。人們睡眠時的最佳方向是使身體和地球磁場的磁力線保持平行。我國處於北半球,地球磁力線的方向從南至北,故人們的睡眠方向最好也是南北向,即應按南北方向躺下,頭朝北,腳朝南,這樣睡眠質量會更好些。當人與地球磁場的方向一致,人體內某些含鐵組織受到地球磁場幹擾最小,因而有益於調整人體組織,保健養生。
其次,要注意睡眠姿勢。孫思邈認為最好的睡眠姿勢就是屈膝側臥,這樣可保證周身氣道通達,血絡順暢,從而調氣養神,濡養脈絡,消除疲勞,這也與現代的醫學家提出的睡姿不謀而合。但需要注意的是,此處的“側臥”是指半側臥。
最後,要注意睡覺時不宜蒙頭。頭部是全身陽經的彙聚地,蒙頭睡覺容易使體內的熱壅積在頭部,造成神誌不清。從現代科學角度,被窩裏的空氣不流通,蒙著頭睡覺,氧氣含量勢必會越來越少,而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又不能及時排出,若不能吸入新鮮空氣,血液裏的二氧化碳濃度容易過高,使人體有胸悶、氣短、頭痛、頭昏、全身酸軟等症狀。此外,長時間吸進含高濃度二氧化碳的空氣,還會危害大腦,嚴重影響人的健康。一旦氧氣不足,人們往往會因感到不舒服而掙紮翻滾,直到把被子蹬開,天氣寒冷時便容易患上感冒、氣管炎、肺炎等疾病;有些人還會做噩夢,從夢中驚醒或大喊大叫,危害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