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滋陰派”創始人朱丹溪的益壽養生秘訣(1 / 3)

朱丹溪,元代著名醫學家,創立了滋陰學說,是滋陰派創始人。他認為,世界萬物都有陰陽兩麵,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是他對人體陰陽認識的基本觀點。其醫學思想獨樹一幟,為我國中醫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我們為什麼會生病衰老

生老病死是人類亙古至今一直關注的焦點。朱丹溪認為,人生病衰老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陰氣不足而陽氣有餘”。他還認為,“人受天地之氣以生,天之陽氣為氣,地之陰氣為血”,故我們氣常有餘,血常不足。在人的生命過程中,男十六歲、女十四歲精成經通後陰氣才形成;但是陰氣易虧,“四十陰氣自半”,男六十四歲、女四十九歲,便精絕經斷,從這個時候起,人的陰精也就越來越少,導致人體經常處在“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狀態下。

其實,就算在今天,朱丹溪“陰常不足,陽常有餘”理論對養生也是具有指導意義的。“陰”是我們生命活動的根本和基礎,就像汽車中的汽油,沒有汽油的推動,汽車根本無法前進,因此不要透支它。假如我們每天都睡得很晚,透支得非常厲害,便會導致身體儲備的能源越來越少,自然就容易生病。

由於社會節奏不斷加快,競爭壓力日趨增大,現在許多人都在勞碌和奔波的狀態中,於是大量消耗身體的能量,給疾病帶來乘虛而入的機會。如前麵所述,疾病會在爆發前在人體的膚色、體形及五官上留下一些痕跡,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多注意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同時應定期檢查身體。

由此可見,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學會節製,合理支出和儲存能量,不要讓身體透支,這才是防疾病、防衰老的根本所在。

“滋陰”打造健康身體

朱丹溪作為滋陰派的創始人,其養生思想的核心就是滋陰養陰,通過調理陰陽平衡,使身體達到健康狀態。

所謂陰,是相對於陽而言的。凡是明亮的、興奮的、強壯的、熱的、運動的、上麵的、外麵的事物,都是“陽”;凡是屬於陰暗的、沮喪的、衰弱的、冷的、靜的、下麵的、裏麵的事物都是“陰”。中醫上,“陰”代表儲存的能源,“陽”代表能源的消耗。眾所周知,龜、蛇等動物的壽命都比較長,其實,這主要是由於它們喜靜、注重能量的儲存。《素問》曰:“善養生者,必奉於藏。”還說:“奉陰者壽。”因此,人們若想長壽,一定要注意養陰,蓄積能量。

中醫認為,人體中的陰,具體到形上主要是血、精、汗淚涎涕唾五液。陰不足,即陰虛,就是指體內這些津液、精血等陰液虧少而無以製陽,從而使身體免疫力下降。長期陰不足就會導致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月經不調等疾病,一旦體內的這些陰液耗盡,人的生命就結束了。可見,養生需要滋陰,即滋養我們身體中的各種陰液。

首先,滋陰需要補足血液。我們知道血是生命之海,是髒腑之“飯”,人體每時每刻都離不開它,所以陰不足時需要補足血液。

其次,滋陰需要節製房事。自古有“一滴精十滴血”之說,精液消耗過多就會腎虧折壽,故房事要適度,懂得節製。

由於五髒對應五液,心對應汗,肝對應淚,脾對應涎,肺對應涕,腎對應唾,故滋陰蓄能不宜大量出汗,微微出汗即可,不要過度悲傷而經常流眼淚,也不可隨便吐口水等。

此外,情緒、飲食、生活方式等都可能暗耗陰精,所以滋陰也要控製情緒、合理飲食、合理安排生活方式等。

讓你受益一生的“倒倉”排毒大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感覺:整日疲憊不堪,還伴隨著頭痛、便秘、記憶衰退、抑鬱、失眠、超重、麵色枯黃、皺紋增多等,感覺好像大病要襲來,但找不出其原因。其實,造成這一切的元凶就是毒素。對此,朱丹溪還專門創製了“倒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