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戲曲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劇,以其富有藝術魅力和中華特色的表演形式,感染並影響著數百代炎黃子孫的生活世界,上至宮廷,下至百姓,均喜聞樂見。無論是戲曲表演,還是戲曲欣賞,在休閑逍遙的同時,也是在陶冶情操、健身養性。
京劇:宏美磅礴、理氣怡神
京劇,作為國粹之一,是我國主要劇種之一,由清代中葉的徽調、漢調相繼傳入北京合流演變合成。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它的行當全麵、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有上百年的發展曆史,是中國戲曲的傑出代表。京劇表演與京劇欣賞,不僅能給人帶來活力,還具有養生之功效。
首先,演唱京劇可以通經理氣,強身健體。京劇的唱腔主要集中在中高音區,演唱要求是氣沉丹田(腹式呼吸法),一呼一吸,也就是氣功中的虛實陰陽,吸為納(陰),呼為吐(陽),借鼻音而串腦後音引起共鳴,牽動丹田之氣,由會陰穴升經腎俞穴,穿玉枕直衝百會穴回上齒齦,這一升一降即為氣功所謂的“周天”運行,能使任督二脈自然貫通,從而培植人體內的精、氣、神,增強真氣運行,調整陰陽,使人體氣力充足,強身健體。
其次,京劇欣賞的過程,也是賞樂的過程,對調解情誌、排遣抑鬱很有成效。現代研究表明:悅耳的音樂,通過感官傳到大腦,能使人體分泌出有益於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酰膽堿等物質,可以對人體的內腦和軀體產生重要的調節作用。京劇藝術中不同的唱腔板式和曲調,剛柔並濟和陰陽虛實的變幻能使人受劇情和音樂的感染,融入劇情,從而消除雜念與煩惱,身心投入,獲得精神上的美妙享受。
最後,京劇聲韻的五聲“唇音、舌音、齒音、牙音、喉音”與“羽、徽、商、角、宮”五音、“水、火、金、木、土”五行及“腎、心、肺、肝、脾”五髒一一對應。所以,通過京劇聲韻的五聲練習,還可以調五髒、健全身,從而做到未病先防。
此外,表演或欣賞京劇這樣的高雅藝術,可以增加對大腦的良性刺激,提高人的思維水平,激發靈感,進而防病強身,益壽延年。
越劇:婉麗動人、健康髒腑
越劇,作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亦有“全國第二大劇種”之稱,以唱為主,長於抒情,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地方特色。人們可以在表演或欣賞越劇的過程中,獲得感性愉悅,包括鬆弛、快樂、滿足或享受等,從而調心養性,益壽延年。
首先,演唱越劇可以調肺理氣,怡養情誌。越劇的唱腔主要集中在中低音區,但演唱同樣要求丹田發音,通過小腹的氣息上升到胸腔再上升引起聲帶振動,培植人體內的精、氣、神。雖然中低音不像高音那樣有穿透力,但它要求飽滿、深情,懂得潤色,尤其是越劇這種以柔美、秀美為抒情風格,常需要深吸慢呼、傾情投入、專心用情,從而使人排遣抑鬱,怡養情誌。同時,在演唱越劇的過程中,通過吸氣與呼氣的練習,對鍛煉肺活量、調理肺功能也大有幫助。
其次,越劇的聲韻五聲“唇音、舌音、齒音、牙音、喉音”同樣與“羽、徽、商、角、宮”五音、“水、火、金、木、土”五行及“腎、心、肺、肝、脾”五髒一一對應。所以,表演同樣具有調理五髒,緩解情緒,未病先防的功效。
最後,越劇與一些古老的戲曲劇種相比,表演不受嚴格的程式規範限製,比較自由、靈活,富有生活氣息和真實感,更容易感染觀眾。因此,常欣賞越劇,可以使人移情於虛實結合的戲劇世界,從而排遣抑鬱、忘記煩憂,調情養心,益壽延年。
此外,越劇不同的腔調會有不同的節奏,包括單純、明快,富有跳躍性,聽若山澗潺潺流水的四工腔;旋律下行,節奏舒展,風格委婉細膩、柔和深沉,富有可塑性和濃鬱抒情性的尺調腔等,使人們的娛樂生活和精神世界更為豐富。
昆劇:自然和諧、舒緩精神
昆劇,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具有數百年的曆史,在演變過程中,曾經有“昆山腔”(簡稱“昆腔”)、“昆曲”、“昆調”、“南音”、“南曲”、“雅部”等不同的名稱。通常,著重表達戲曲聲腔時用昆山腔,表達樂曲,尤其是脫離舞台的清唱時用昆曲,而指表演藝術的戲曲劇種,則稱作昆劇。
昆劇兼南北曲,既不太“北”,也不太“南”,音樂突出的特點就是“和”,即“樂與人和”,樂曲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和核心,蘊藏著巧妙的養生之道。
首先,昆劇唱腔音域寬泛,從低音區到高音區皆備。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既兼容了京劇的中高音,又兼容了越劇和黃梅戲的中低音。因此,常表演昆劇,對通經理氣、調養情誌、增強肺功能等大有裨益,而且,還可以防止感冒、氣管炎、咽喉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