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中國建築文化中的風水養生法(1 / 3)

在我國數千年來的建築文化發展曆程中,同樣融入了“氣”、“陰陽”、“天人合一”等精粹的哲學思想,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風水學理論。在科學日新月異的今天,傳統的風水學理論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存在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其中仍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繼承和發揚的良好養生方法。

傳統風水養生:“天人合一”、“陰陽平衡”

傳統文化中的養生精髓,就是“元氣”、“陰陽平衡”與“天人合一”,其實這些還是很有道理的。用現代科學來解釋,就是人體作為一個完整的生命有機體,不僅有著自身的物質代謝、能量代謝和信息傳遞,還與周圍環境存在著密切的物質、能量代謝和信息傳遞,隻有人體內部循環和外部循環全部達到、保持平衡狀態,才是真正的健康,也就是所謂的“陰陽平衡”和“天人合一”。傳統的風水養生,就是通過尋找人體合適的居住、生活環境,也就是所謂的“氣場”,來協助、促進人體與周圍環境之“合”,同時,良好的氣場又促進了人體的自身平衡,從而達到益壽養生的作用。

風水理論認為,“陰陽之交”“藏風聚氣”之地才適宜動土營造活動,這也是我們無論選辦公地址、住址,還是選商鋪地址,通常會綜合觀水、看風和看氣的原因。

選擇“陰陽之交”,是因為陰陽各占一半時,才能達到平衡,這樣人在其中方能健康生存。若陰盛於陽,如房屋的坐北朝南,常導致寒氣過重,容易引起“厥”,對人體很不利;若陽盛於陰,如房屋的正東、正西,常導致熱氣過重,容易引起“萎”,對人體亦不利。當然,即便在“陰陽平衡”之所,人也應保持適當的運動,這樣才能令人體內外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

觀水,簡而言之就是選擇近水源之處。眾所周知,水乃生命之源,人無論是生活,還是生產,都離不開水,尤其古代沒有自來水,水源更顯重要。

看風,即尋找藏風之所。人作為生命的有機體,若總處於大風之口,很容易引起寒證、中風等,危害健康;若總處於完全無風之處,由於沒有流動的空氣,很容易引起疾病,包括呼吸係統、心髒等疾患,而且最終也會因氧氣不足而嚴重影響大腦。因此,選養生風水寶地應選空氣能流通,且可適當藏風之處,這樣的環境才適合人居處,有助於人益壽延年。

看氣,就是所選之地應能夠聚氣,因為人是由“氣”構成,能聚氣的地方才適宜人生存,才能讓人與周圍“天人合一”。例如,對於一條河而言,河的內環就是聚氣之地,因為氣流遇到河,見河氣而退,不會沒有散失掉,同時,退回來的氣中帶著河裏的負氧離子,有益於人的身體健康。

綜上所述,無論是選擇工作,還是居住的地點,依據傳統風水理論選擇一個“陰陽之交”、“藏風聚氣”的合適氣場,對養生非常有益。

安康陽宅:養生怡心

關於宅,史書《左傳》載道:“齊景公要為晏子更換住房,說:‘子之宅近市,揪隘囂鷹,不可以居。’”同時,《黃帝宅經》中亦有“宅者人之本,人以宅為家。若安,即家代吉昌;若不安,即門族衰微”的陳述,可見我們的先哲是多麼重視宅文化。在古代,人們將宅分為兩種,一種是亡者的居所,即所謂的陰宅;一種是存者的居所,即所謂的陽宅。就宅字本身而言,《釋名》中曰“宅,擇也,言擇吉處而營之也”,說明其本身亦有風水之意。

依據傳統的風水理論,陰宅若選得好,可昌吉後人或望家族;陽宅若選得好,可養人又望門。事實上,關於陰宅的風水理論是否科學,目前還未見確鑿證據,或許選擇風水好的陰宅會令尚存的人因傳統觀念而感到心理或精神上的愉悅。然而,關於陽宅的風水理論,確實有不少對現代人養生具有良好的指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