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回 梁上君子(1 / 2)

此言一出,眾人都是一驚。

錢謙益瞪大眼睛,顫聲道:“你說什麼?”半杯茶灑在衣上,也是渾然不覺。李貞卿皺眉沉吟不語,李清扶住父親椅子的靠背,似乎站立不穩,道:“這是什麼時候的事兒?”

李靖也是臉色凝重,倒是雍和顯得像個局外人一般,瞧著這人慌張的神色,頗有不知所謂之感。

在他的觀念裏,李自成日後攻打北京,泯滅明朝,那是理所當然的曆史事實,根本不需這麼驚訝。

那麗人道:“老錢,這是今天剛發的邸報,你瞧一瞧。”將手上折子遞給錢謙益。

錢謙益接過來一瞧,臉上大變,一語不發,將邸報遞給李貞卿。李貞卿展在手裏細看,身後的李清李靖也湊過去細瞧。

李清顫聲道:“正月初八……那不是大前天麼?今天已經是正月十二,不知道這賊人……這賊人打到哪裏啦。這可……這可怎麼辦?”

李貞卿臉色陰沉,仍是不發一言,將邸報折好,遞給那麗人。

眾人一時無話,偌大廳堂,陷入極其詭異的沉默之中。

忽聽錢謙益啞聲道:“如是,如是……李自成……總不會……總不會真的打到北京吧,我明天子手下百萬雄師,能……能拒得了這賊子吧?”那麗人歎了口氣,並不作答。原來那麗人名叫“如是”,姓柳,全名便是“柳如是”了。

雍和皺眉心道:“柳如是?柳如是?我在哪裏聽過這名頭?”

李貞卿轉頭向雍和道:“那天……那天雍爺說,李自成不成氣候,可是……可是真的?”

此言一出,眾人都是一愣,均轉頭瞧著雍和。

自崇禎九年起,老闖王死後,李自成的名頭漸漸響了起來,十幾年間,他的盛名漸赫,頗有和朱明瓜分中原之勢,已非張獻忠、搖黃十三家之流可比。早先定都湖北襄陽,立旗稱王,不到半個月前,又登極稱帝,建立西京,國號大順,集結百萬大軍,甚是浩大。李貞卿等歲口頭蔑稱其為“李賊”,“偽君”,不過錢謙益是何等聰明人物,審時度勢,也覺明朝氣數將盡,明失其鹿,大順得之,也不是沒有可能。忽聽李貞卿這麼說,心裏又是詫異,又是歡喜,將信將疑道:“還想請教雍小弟。”

雍和甚是尷尬,道:“李自成雖然現在厲害,可是……可是再過些時候,總……總會敗下陣來。他定都陝西,陝西離北京,不過幾步路程,他傾盡全力的攻打,哪裏有打不下來的道理?”

錢謙益驚道:“你是說……他……他會打下北京來?”

雍和點了點頭,續道:“不過,他攻打下北京之後,隻不過是在原本並不大的大順朝版圖上多填了一塊兒地而已,此時的北京,江南大部,還是明朝故土。李自成來到北京,其實是拿了一個燙手山芋,丟有丟不得,吃又吃不下。”

錢謙益道:“何出此言?”將茶碗慢慢放下,細聽下文。

雍和道:“關外滿人,一直對中原沃土虎視眈眈,本來女真臣屬大明,後來立國建元,先立國號為金,後改國號為清,儼然與大明平起平坐。”

錢謙益道:“不錯。以前清主給我大明皇帝遞書,還是用的臣屬稱號,後來寫信的時候,直稱我大明天子為‘爾國皇帝’自稱‘我國皇帝’。”

雍和點點頭,續道:“大明江山動蕩,滿清看在眼裏,怎會不心動?好比一戶人家內訌,弟弟打哥哥,姑姑罵嫂嫂,一定要鬧著分家,旁人盜賊看在眼裏,也想趁著這戶人家分家鬧事兒之間,順手牽羊,偷搶一些東西。”

雍和這段比喻說的通俗無比,錢謙益眾人聽得連連點頭。明朝國內動蕩,急劇衰微,清廷看在眼裏,如何沒有問鼎中原的野心?皇太極去世前不久,對身後天下大事便已有分教,曾說:“以朕度之,明有必亡之兆。何以言之?彼流寇內訌,土賊蜂起,攻城略地,不可遏製。”又說明朝軍備飛馳,武裝空虛,看起老大帝國,實在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