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五、四季養生藥膳(1 / 3)

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由夏至秋及冬,陰氣漸長而陽氣漸消,氣溫由炎熱逐漸轉涼變寒;從冬至春及夏,陽氣漸長而陰氣漸消,氣候從寒冷逐漸轉暖變熱,從而形成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循環往複。

季節氣候的四季交替變化使人表現出規律性的生理適應過程。春、夏季節陽熱偏盛,人體既要注意防暑濕、降溫,又要注意保護陽氣,以便為秋冬陰氣偏盛時所用;秋冬自然界陰寒偏盛,人體既要防寒保暖,又要注意保護陰液,以便春夏陽氣偏盛時所用。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

春季養生藥膳

春季養生須知

1.宜多食能溫補陽氣的食物,有利於扶助正氣。

2.宜多食甜,少食酸,以養脾氣。

3.宜多食新鮮蔬菜,飲食應以清、溫、素、淡為基礎。

薑汁粥

原料:陳茶葉10克,生薑汁1匙,大米100克,蔥白適量。

製法:將蔥白切細,放入鍋內,加入茶葉,水煎取汁,倒入生薑汁和洗淨的大米,再加適量的清水,煮成粥食。

用法:每日1劑,分早、晚2次食用。

功效:溫通陽氣,除煩止渴,清利頭目,消食化痰。適宜於春季保健養生。治療感冒療效極佳。

綠豆綠茶

原料:綠茶5克,綠豆50克,冰糖15克。

製法:綠豆淘洗幹淨,倒入鍋中,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改用文火再煮約30分鍾,加入綠茶和冰糖,再煮約5分鍾即可,涼涼後飲用。

用法:每日1劑。

功效:清熱解毒。適宜於春季保健養生飲用,可防治流行性感冒。

菊花粥

原料:菊花15克,大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法:菊花擇洗幹淨,切細,加適量清水,水煎取汁。大米淘洗幹淨,加入菊花水及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然後改用文火煮成稀粥,待粥熟時調入白糖,再煮1~2沸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疏風清熱,清肝明目,平降肝陽。

菊花綠茶

原料:白菊花12克,綠茶10克,冰糖適量。

製法:煎水代茶飲,亦可用沸水衝泡飲用。

用法:每日1劑。

功效:清熱解毒,寧神明目。適用於春季天氣忽冷忽熱、氣候幹燥導致的目赤頭痛,並可預防感冒。

芹菜粥

原料:連根芹菜100克,大米200克,調料適量。

製法:芹菜洗淨,切碎,與洗淨的大米一同加適量清水,煮粥至熟食用。

用法:溫服,每日1劑,連服7日。

功效:清熱平肝,降低血壓。適用春季肝火頭痛和高血壓病,可預防發熱腹瀉。

馬齒莧粥

原料:馬齒莧幹品40克(鮮品100克),大米60克,白糖適量。

製法:馬齒莧去雜,洗淨,切段。大米洗淨,與馬齒莧共置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然後改用文火煮至粥熟,調入白糖,混勻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清熱解毒,養脾胃。

紅棗木耳粥

原料:紅棗8枚,黑木耳(幹品)15克,大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法:將黑木耳放入冷水中泡發,去蒂,洗淨,撕成小塊。紅棗去核,洗淨。大米淘洗幹淨。鍋上武火,加適量清水燒沸,下大米、紅棗煮沸,轉用文火,放入黑木耳燉至大米熟爛,加入冰糖調味,稍燜片刻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補氣健脾,清熱養血,滋陰潤肺,護膚美容。

紅棗白芍藥花粥

原料:紅棗15克,白芍藥花4朵,大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法:將白芍藥花去梗,洗淨。花瓣切成絲。紅棗、大米分別洗淨,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煮至大米熟爛,將白芍藥花絲撒入鍋中,調入冰糖,稍煮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養肝,補血益氣,清熱祛濕。

百合蓮子粥

原料:百合幹品、蓮子各25克,大米100克,冰糖30克。

製法:將蓮子洗淨,泡發,去心,煮熟備用。幹百合、大米分別淘洗幹淨,放入煮熟的蓮子鍋,加入清水適量,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熬煮,攪拌至粥稠,調入冰糖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滋陰清熱,健脾止瀉,養心安神,助消化。適用於春季心煩氣躁,不思飲食,難以入眠。

葛根魚片湯

原料:葛根400克,草魚100克,香菜、食鹽各少許。

製法:葛根去皮,洗淨,切成片。香菜擇洗幹淨,切成段,備用。草魚洗淨,去內髒,切片。先將葛根片放入砂鍋中,加3碗水,煲透後放入魚片和香菜段,繼續燉煮,魚肉煮熟後加少許食鹽調味食用。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升陽散火,解酒除煩。在春節多食此湯,可預防感冒。如已感冒,飲此湯亦能補助速愈。

玄參豬肝湯

原料:豬肝500克,玄參15克,薑片、蔥段、醬油、料酒、澱粉、食鹽、味精各適量。

製法:玄參先煮約30分鍾,再放入豬肝同煮30分鍾,撈出豬肝,切片,備用。鍋內加少許植物油,放入用薑片、蔥段爆香,然後放入準備好的豬肝片,加白糖、醬油、料酒,兌入少許原湯,最後用澱粉勾芡,調味即可。

用法:佐餐用之。

功效:滋陰降火,涼血除煩,養肝明目。適用於肝腎虛弱引起的咽幹口燥、心煩少寐。

綠豆馬莧瘦肉湯

原料:綠豆、馬齒莧各150克,豬瘦肉100克,蒜瓣、食鹽各少許。

製法:豬瘦肉洗淨,切成絲。馬齒莧洗淨,切段。綠豆洗淨,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約15分鍾,再放入其他原料。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煮約1小時,調入食鹽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清濕毒,止痢疾。

黃芪豬肚湯

原料:豬肚1個,黃芪15克,料酒、生粉、薑片、食鹽各少許。

製法:將豬肚洗淨,刮去白膜,用食鹽、生粉反複揉擦,以清水洗淨,放入開水中略煮,撇去煮出來的泡沫及浮油。豬肚撈出切片,再放回鍋中,加入少許料酒,用慢火煲40分鍾。將黃芪洗淨,加6碗清水煎成3碗黃芪水,去藥渣。將黃芪水倒入豬肚湯中一起再煲90分鍾,豬肚熟爛即可調味食用。

用法:吃豬肚、喝湯,隨餐食用。

功效:此湯溫中散寒。

天麻煨雞湯

原料:天麻片30克,老母雞1隻。

用法:老母雞宰殺,去毛及內髒。將天麻片放入雞腹中。把整雞放入砂鍋,加清水至沒過雞背2厘米處,用文火燉至雞肉熟爛即可。

用法:飲湯吃肉,可每周食用1次,連續食用3~4周。

功效:補血益氣,平肝息風。

芎芷燉魚頭

原料:川芎、白芷各3克,草魚頭1個,生薑塊、蔥段、食鹽、料酒各適量。

製法:魚頭洗淨,一切為二。川芎、白芷加水煎取汁液,去藥渣。鍋中加適量清水,放入魚頭、生薑塊、蔥段、料酒,武火燒沸後,改用文火,倒入煎好的藥汁,慢燉煮至出味,調入少許食鹽即可食用。

用法:喝湯,食魚頭。

功效:祛風散寒,活絡止痛。本藥膳性較平和,一家老少皆可食用,養身、治病兩者皆可,可常飲服。

大蒜豆腐魚頭湯

原料:鮮魚頭500克,鮮大蒜100克,豆腐200克,植物油、食鹽、味精各少許。

製法:鮮大蒜去衣,洗淨。魚頭開邊,去鰓,洗淨。豆腐、魚頭分別下油鍋煎香,加入大蒜及大火煮滾,適量清水,然後改用文火煲約30分鍾,調入食鹽、味精即可食用。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健胃消食,預防疾病。

黑豆豬蹄湯

原料:黑豆200克,豬蹄2隻,防己25克,食鹽少許。

製法:黑豆洗淨,用熱水浸泡約2小時。豬手洗淨,去毛,斬件。將全部原料一起放入清水鍋內,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煲1.5小時後,撇去湯麵上的雜質,加入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祛濕利尿,用於風濕等。

黑豆獨活瘦肉湯

原料:獨活100克,黑豆100克,豬瘦肉150克。

製法:豬瘦肉洗淨,切片。黑豆、獨活洗淨,稍浸泡,備用。將所有原料一同放入砂鍋內,加入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約2小時,至黑豆熟爛,調味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祛風濕,通經絡,散寒止痛,益氣養血。

參芪牛肉湯

原料:牛肉300克,黨參、黃芪各30克,白術、生薑各15克,紅棗10枚,調料適量。

製法:將牛肉洗淨,切塊,入沸水中煮3分鍾撈起,以去除血汙。生薑切片。紅棗洗淨。黃芪、黨參、白術洗淨後切片,裝入紗布袋中,封緊袋口。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放入牛肉塊,煮沸後放入藥袋及紅棗、薑片,繼續煮約30分鍾,然後改用文火燉2小時左右,至牛肉熟透,去藥袋調味後食用。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益氣補肺,養心安神,強身健體。常服可以增強免疫力。但已經感冒、體內有熱的人不宜服用。

黨參陳皮羊肚湯

原料:羊肚500克,黨參30克,胡椒10克,陳皮5克,生薑2片,食鹽適量。

製法:羊肚用食鹽擦洗,再用清水反複衝洗幹淨,然後入沸水中焯一下,撈出,刮去黑膜,切塊。黨參、陳皮、胡椒、生薑片洗淨,與羊肚塊一同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煲約3小時,調味食用。

用法:隨餐食用,食羊肚,喝湯。

功效:溫中補虛,散寒止痛。

銀耳百合肉排湯

原料:排骨250克,百合、銀耳各15克,蔥花、食鹽各少許。

製法:排骨洗淨,斬件。百合洗淨。銀耳用清水泡發後,撕成塊。全部原料共置鍋中,加3大湯碗水,先用武火燒開,改文火煲2小時,加入蔥花、食鹽調味。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冬春交替時節,一些疾病易於複發,如原發性鼻炎、哮喘、咳嗽、慢性支氣管炎等。此類疾病均可多飲此湯,以預防其發生。

銀耳蓮子瘦肉湯

原料:銀耳20克,蓮子30克,豬瘦肉100克。

製法:銀耳先用溫開水泡發,撕成小塊。蓮子去心,洗淨,豬瘦肉洗淨,切絲,焯水,撈出。各原料共置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文火煮沸後,撇去浮沫,改文火煲約2小時,調味飲用。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此湯養陰潤肺,益腎健脾,清心安神。春節過後很多人都有滯膩、飽脹的感覺,此時最宜飲此湯。

白玉蔥豉湯

原料:豆腐2塊,淡豆豉10克,蔥白1根,植物油、調料適量。

製法:將淡豆豉洗淨,蔥白洗淨,切斷。鍋中加油燒熱,下豆腐略煎,然後放入淡豆豉,加清水150毫升(約一碗半水量),武火煮沸後,轉文火煮至鍋中剩水80~90毫升(約大半碗水量),放入蔥白,稍滾沸即可調味出鍋。

用法:趁熱頓飲。

功效:通竅去痰,散寒宣肺。適合於春季傷風感冒,症見頭痛、鼻塞、流清涕、打噴嚏、咽喉癢痛、咳嗽等。

桑白皮赤小豆鯽魚湯

原料:鯽魚3尾(約300克),桑白皮60克,赤小豆90克,生薑片、陳皮各6克。

製法:鯽魚去鱗、鰓及內髒。桑白皮、赤小豆、生薑片、陳皮洗淨。鍋中加適量清水,燒至水沸,將全部原料一同放入開水鍋內,武火煮開,再改文火煮約2小時,調味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清熱利水,疏風消腫。

陳皮鯽魚湯

原料:鯽魚1尾(約350克),草果3克,陳皮2克,蒜瓣、胡椒、花椒、蔥段、食鹽各適量。

製法:鯽魚去鱗、鰓、內髒,洗淨。將蒜瓣、胡椒、花椒、陳皮、草果洗淨,用刀剁成碎末,放入鯽魚腹內。鍋中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後,下鯽魚、蔥段,改文火煲至鯽魚熟透,加食鹽調味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補益脾胃,清熱解毒,和中止痢,利水消腫。

薏米冬菇烏雞湯

原料:烏雞1隻(或雞胸脯肉500克左右),冬菇10個,薏米100克,食鹽、薑片各適量。

製法:將烏雞宰殺,去毛及內髒,洗淨。冬菇用溫開水泡發。薏米洗淨。烏雞、冬菇和薏米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燉煮約2小時,再放入薑片、食鹽調味,繼續燉煮片刻即可食用。

用法:飲湯食雞肉,佐膳食用,可常飲。

功效:此湯適合全家飲用,補而不溫、不寒不燥。膽固醇過高者療效甚佳。

蟲草乳鴿湯

原料:冬蟲夏草4個,乳鴿1隻,百合25克,半夏l5克。

製法:乳鴿宰洗幹淨,去毛及內髒,放入燉盅內。冬蟲夏草、百合、半夏分別洗淨與乳鴿一起共置燉盅內,加水3碗,隔水燉約2小時,調味食用。

用法:隨意食用。

功效:冬、春轉季時宜多飲此湯,可減輕肺部疾病,如氣喘、多痰、咳嗽等症狀且能預防發作。

參棗燉排骨

原料:黨參30克,紅棗8枚,排骨500克,薑塊、大蔥、食鹽、味精、胡椒粉、料酒各適量。

製法:將黨參浸透洗淨,切段。排骨洗幹淨,剁成塊,用水汆燙一下,撈出,以去血汙。薑塊拍鬆。大蔥洗淨,切段。紅棗洗淨。將排骨、黨參、紅棗、薑塊、蔥段、料酒放入燉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置武火上燒開,再用文火燉約2小時,加入食鹽、味精、胡椒粉調味即成。

用法:每日1劑,分早、晚2次食用。食肉飲湯。

功效:補氣血,益健康。適於年老體弱、免疫力低下、神疲乏力者食用。

人參煲雞湯

原料:人參10克,黃芪、淮山藥各50克,烏雞1隻,薑片、食鹽各適量。

製法:烏雞宰殺,去毛及內髒,洗淨。人參、黃芪、淮山藥分別洗淨。以上原料全部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煲足3小時,各人分飲。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益腎,清熱補肝,滋補強身,加強身體抵抗力。故此湯宜作全家防病、調補之選。

淮山燉鱉補脾湯

原料:鱉魚1隻(約500克),淮山藥30克,蓮子10粒,黑豆50克,食鹽適量,生薑數片。

製法:鱉魚刮淨腸雜,洗淨,斬件。淮山藥、蓮子、黑豆洗淨,與鱉魚、薑片一起置瓦煲內,加適量清水,煲3小時,以食鹽調味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飲湯,食鱉魚肉及黑豆。

功效:此湯補益強壯,補脾益精,止消渴,適合全家人飲用。

炒韭菜

原料:韭菜500克,植物油30克,食鹽、味精各少許。

製法:將韭菜擇洗幹淨,瀝去水分,切成段。把鍋置旺火上,倒入植物油,燒至八成熟時,倒入韭菜,迅速煸炒,加入食鹽,煸炒至熟,加味精後即起鍋裝盤。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春天多吃韭菜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治便秘、預防和治療腰腿無力。

涼拌枸杞菜

原料:枸杞菜100克,食鹽、醋、香油各適量。

製法:將枸杞菜擇洗幹淨之後,放入沸水中焯一下,迅即撈出,以去苦味,切碎,放入盤中,加食鹽、醋、香油調拌成涼菜食用。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清心肺熱,祛風明目。

芝麻菠菜

原料:菠菜500克,芝麻30克,食鹽、味精、植物油、香油各少許。

製法:將菠菜擇洗幹淨,切成段。把芝麻放入鍋內,在文火上慢慢炒,呈金黃色時取出。燒一鍋開水,加入2小勺食鹽,少許植物油,下入菠菜段,略燙即撈出,涼涼。將涼涼的菠菜擠去水,放入盤中,調入食鹽、味精、香油,再撒上炒好的芝麻,拌勻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菠菜所含的維生素A能增加免疫力。因此,春季多吃一些菠菜,對維護身體健康是很有益處的。

雙冬燉大蝦

原料:對蝦12隻,天冬、麥冬各6克,鹿茸3克,蔥段、薑塊、食鹽、味精、植物油、料酒各適量。

製法:對蝦漂洗幹淨,沸水中加適量植物油、薑塊、蔥段和料酒,然後下對蝦,汆熟即撈出。鹿茸、天冬、麥冬分別煎取汁液(去渣留藥汁)加入到汆熟的對蝦中,調味後即成。

用法:佐餐用之。

功效:益精補腎,滋陰壯陽。中老年人腎虧怕冷、遺精陽痿,女子不孕者,可在春季用此膳食以調治之。

牛膝雞絲

原料:牛膝20克,雞脯肉300克,胡蘿卜1根,紅辣椒2個,食鹽、料酒、澱粉、白糖、植物油、味精、生薑片、蔥段各適量。

製法:將牛膝切成段,用料酒拌勻,燜潤後,置鍋內炒至微幹。雞脯肉切絲,用澱粉抓勻。胡蘿卜、紅辣椒洗淨切條塊。將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植物油,燒至六成熱時,下蔥段、薑片炒香,然後下雞脯肉絲、料酒炒至變色,後下入牛膝、胡蘿卜、紅辣椒、白糖、食鹽、味精調味,翻炒均勻,炒熟食用。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補腎益肝,強健筋骨。適用於春季腰膝酸軟、尿血、吐血、鼻出血、口舌生瘡、小便不利、頭痛、頭暈等症。

夏季養生藥膳

夏季養生須知

1.盡可能選取能增進食欲的食品。

2.宜吃一些益氣生津的藥物,因為夏天氣候炎熱,汗出過多,易耗氣傷津。

3.宜多吃些能清熱利濕的食物。以清淡質軟,易於消化為主,少食辛辣燥烈之品。

4.可適當多食些冷飲,但不可過多,過多會衝淡胃液,影響消化。

薄荷飲

原料:薄荷10克。

製法:薄荷放入鍋中,加入5000毫升清水,置武火上煮沸2分鍾,涼涼後飲用。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清熱去火。

鹹味綠茶

原料:綠茶、食鹽各適量。

製法:沸水衝泡綠茶,以食鹽調味。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清熱降暑,止渴生津。

白菊花茶

原料:白菊花10克。

製法:沸水衝泡。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清熱去火,生津止渴。

金銀花茶

原料:金銀花、冰糖各30克。

製法:金銀花裝入紗布袋中,與冰糖一起用沸水衝泡,加蓋燜15分鍾,涼涼後飲用。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清熱解暑。

楊梅湯

原料:楊梅15克。

製法:楊梅加水煎煮。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可預防夏季中暑。

冬瓜飲

原料:冬瓜500克。

製法:冬瓜洗淨,切成小塊,加水,煮湯3大碗。

用法:分3次食用。

功效:可治療夏季中暑。

苦瓜茶

原料:苦瓜1根,綠茶適量。

製法:苦瓜洗淨,擦幹後切成段,去瓤後,塞入綠茶,放在陰涼通風處晾幹。將曬幹的苦瓜連同茶葉一起切碎,混勻,備用。

用法:每次取10克,放入杯中,沸水衝飲。

功效:清熱解暑,利尿消腫。適用於中暑發熱、心煩口渴等。

荷葉飲

原料:荷葉1張。

製法:荷葉剪成片,加水煎服。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適用於夏季中暑。

鮮藕飲

原料:鮮藕50克,白糖適量。

製法:鮮藕洗淨,切片,放入鍋中,加入700毫升清水,文火煎至剩500毫升,調入白糖即可。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適於夏季飲用。

甘草飲

原料:甘草、食鹽各10克。

製法:將甘草放入鍋中,加1000毫升開水,加蓋燜約1小時,以食鹽調味。涼後飲用。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適於夏季暑熱口渴。

西瓜番茄汁

原料:西瓜1個,大番茄5個。

製法:取西瓜瓤。番茄去皮及籽,放入沸水中汆燙一下。分別絞汁,將兩汁混勻後飲用。

用法:隨意飲用。

功效:清熱解暑,健胃生津。可預防中暑,還可用於治療夏季發熱、心煩口渴、不思飲食等症。

綠豆飲

原料:綠豆、紅糖各適量。

製法:綠豆洗淨,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爛,兌入紅糖調味飲用。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可作為夏季解暑常用飲料。

百合綠豆湯

原料:百合、綠豆各100克,冰糖適量。

製法:分別將百合、綠豆洗淨,分別煎取汁液。飲用時,將兩汁液等量混合,冰糖調味。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降暑解毒,清心潤肺,解熱除煩。

紅棗綠豆湯

原料:綠豆100克,紅棗20枚,冰糖適量。

製法:先將綠豆、紅棗分別洗淨,一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至綠豆熟爛後,以冰糖調味食用。

用法:隨意食用。

功效:清熱解暑,益氣健脾。適用於夏季煩熱消渴、食欲缺乏、中暑泄瀉、失眠等症。

山楂綠豆湯

原料:山楂50克,綠豆100克,冰糖適量。

製法:山楂、綠豆分別洗淨,山楂去核。將以上3種原料一同放入鍋中,加水煮至熟爛,飲汁。

用法:放涼後飲用。

功效:消暑去燥,健胃益脾,增進食欲,降壓除煩。

南瓜綠豆湯

原料:南瓜250克,綠豆25克,食鹽少許。

製法:南瓜去皮及瓤,洗淨後切成小塊,備用。綠豆洗淨,下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至開花後,加入準備好的南瓜塊,至南瓜熟爛,以食鹽調味食用。

用法:隨意食用。

功效:清熱解暑,利尿通淋。適用於夏季中暑、身熱尿赤、胸悶煩渴、心悸失眠等。尤其適於糖尿病人夏季食用。

茅根綠豆湯

原料:茅根50克,綠豆200克,冰糖適量。

製法:茅根加水,煎取汁液。綠豆洗淨,放入鍋中,加茅根汁及適量清水,煮至熟爛,加冰糖調味食用。

用法:放涼後食用。

功效:解暑利尿,除煩去燥。

烏梅瓜皮綠豆飲

原料:烏梅4枚,綠豆30克,鮮西瓜皮200克。

製法:綠豆洗淨。西瓜皮洗淨,切成小段,與綠豆、烏梅一起加水煎煮。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可預防感冒。可作為夏季防暑降溫的最佳飲品。

烏梅生津茶

原料:茶葉3克,烏梅10克,五味子5克,紅棗5枚。

製法:將除茶葉外的其他原料洗淨,紅棗去核。將以上全部原料一同放入杯中,以沸水衝泡,加蓋燜10分鍾即可飲用。

用法:每日1劑。代茶飲服。

功效:生津止渴,清燥止咳。適於夏季暑熱時飲用。

烏梅檸檬茶飲

原料:檸檬、烏梅、冰糖各適量。

製法:檸檬洗淨,切片,與烏梅一起入鍋,加水煎汁,可以冰糖調味飲用。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消暑解熱,止渴生津。

雪梨銀花飲

原料:金銀花20克,雪梨1個,蜂蜜適量。

製法:雪梨洗淨,去皮、核,切成月牙形。金銀花揀去雜質,洗淨備用。將金銀花、雪梨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改用文火煮20分鍾左右,調入蜂蜜,拌勻即成。

用法:每日1次,連食10日。

功效:潤肺止咳,清熱解毒。

生薑綠茶飲

原料:綠茶20克,生薑6克,食鹽少許。

製法:生薑洗淨,切絲,與綠茶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共煎湯。

用法:隨意飲之。

功效:清熱解暑,生津止渴。本品適用於夏季大量出汗之後口渴、煩熱者飲用。

橘子綠茶

原料:橘子1個,綠茶3克。

製法:在橘子上挖個小洞,塞入綠茶,曬幹,加入適量清水煎。

用法:成人每次1個橘子,兒童需減半。代茶頻飲,連飲數日。

功效:理氣開胃,潤肺止渴。適用於暑熱煩躁、消化不良、腹脹腹痛、飲食積滯等。

銀耳番茄羹

原料:銀耳、番茄、冰糖各適量。

製法:將銀耳用水泡發,除去黃根,洗淨,撕成小朵,放入砂鍋中,加水煮至濃稠。番茄洗淨,去皮,切成小丁,放入銀耳羹中同煮(番茄斷生即可),加冰糖調味即成。

用法:隨意飲用。

功效:滋陰潤燥,嫩膚養顏,潤肺止咳。

瓜皮粥

原料:西瓜皮100克,大米5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及瓜瓤,衝洗幹淨,切成丁。大米洗淨。鍋置火上,倒入清水,加入大米、西瓜皮丁,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煮約15分鍾,成粥後,調入白糖即成。

用法:隨意食用。

功效: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消腫。是夏季常用保健佳品。

山藥粥

原料:山藥(淮山)50克,大米100克。

製法:山藥洗淨,打碎。大米淘洗幹淨,與山藥一起入鍋,加水煮粥食。

用法:隨意食用。

功效:健脾止瀉。適用於夏季小兒多食生冷食物導致的腹瀉。

山藥百合粥

原料:山藥、百合各30克,大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法:將山藥去皮,洗淨,切成片。百合、大米洗淨,與山藥一同入鍋,加入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煮約30分鍾,調入冰糖即成。

用法:每日2次,早、晚服用。

功效:潤肺止咳,滋補益氣,健脾止瀉。

杏仁百合羹

原料:甜杏仁100克,鮮百合、大米各5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鮮百合洗淨。甜杏仁用開水泡片刻,剝去外麵紅衣,洗淨,打碎,加入洗淨的大米及適量的清水,共磨成細漿,取汁去渣。鍋置火上,加水適量,再加入白糖,待白糖溶化後放入鮮百合,將甜杏仁大米漿慢慢倒入鍋內,全部攪成濃汁,熟後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健脾養胃。

芹菜薏米粥

原料:芹菜250克,薏米50克。

製法:芹菜洗淨,切段後放入榨汁機中,榨取芹菜汁。薏米洗淨,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煲粥,粥熟後兌入芹菜汁,再煮沸即可。

用法:隨意食用。

功效:清熱祛濕,適用於夏天多發熱或血中伏熱。

菱角綠豆粥

原料:菱角、大米、綠豆各100克,冰糖適量。

製法:綠豆洗淨,下鍋,加入清水煮至開花,加入洗淨的大米及菱角,繼續煮至粥熟,以冰糖調味食用。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清熱解暑,健脾養胃,生津止渴。適用於暑熱傷津、身熱口幹、心煩疲倦、食欲減退等症。

加味綠豆羹

原料:綠豆100克,金銀花30克,甘草5克,冰糖適量。

製法:金銀花、甘草加入清水煎取汁液,去藥渣。綠豆洗淨,放入鍋中,加入煮好的藥汁及適量清水,煮粥,粥將熟時加入冰糖,待冰糖溶化後,攪勻即可食用。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補益脾胃,消暑利濕,養血安神。

木棉陳皮粥

原料:木棉花5朵,陳皮5克,大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法:木棉花、大米分別洗淨,與陳皮一起入鍋,加適量清水煮粥,粥熟後調入冰糖,拌勻食用。

用法:隨意食用。

功效:清熱解暑,健胃利濕。對暑熱咽幹、食欲缺乏、泄瀉等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木棉扁豆粥

原料:幹木棉花、扁豆(豆角)、薏米各50克。

製法:木棉花洗淨。薏米淘洗幹淨。扁豆去筋洗淨,切細絲。將所有原料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粥,粥熟後調味食用。

用法:隨意食用。

功效:清熱解毒,消暑除濕,健脾和中。適合夏季食用,尤適於夏季感冒、腸炎等症。

銀花黃芪粥

原料:金銀花40克,生黃芪、大米各50克,冰糖適量。

製法:將黃芪、金銀花放入砂鍋內,加入約1000毫升清水,煮20分鍾左右,去藥渣取汁,將藥汁加入到洗淨的大米中,煮爛成粥,調入冰糖,拌勻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分早、晚2次服完。

功效:清熱解毒。用於夏季暑熱之邪入侵引起的身熱汗多、心煩口渴、厭食乏力、尿少色黃等症。

白扁豆粥

原料:白扁豆120克,大米200克,紅糖適量。

製法:白扁豆提前用清水浸泡一宿,第二天撈出,與大米、紅糖共煮粥食用。

用法:每日1劑,分早、晚2次使用。

功效:健脾養胃,消暑止瀉。適於夏季煩渴、暑濕泄瀉、脾胃虛弱等症。可供夏季作為早、晚餐食用。

蓮子百合粥

原料:幹百合30克,蓮子40克,大棗30枚,大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法:將大棗、幹百合用水泡開,洗淨。蓮子泡開,去心。大米淘洗淨。將大棗、百合、蓮子、大米一同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煮沸,再改用文火煮爛成粥,加入冰糖,調勻即成。

用法:每日2次,早、晚溫服。

功效:清熱寧心,滋陰潤肺,補血養顏。

蓮子荷葉粥

原料:幹荷葉1張,蓮子、大米各100克。

製法:荷葉洗淨,撕成小片,放入紗布袋中水煎,取濃汁150毫升,加入蓮子、大米及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煮10分鍾,至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2次,早、晚溫服。

功效:清心除煩,健脾止瀉,祛暑清熱,安神止渴,消脂降壓。對夏季暑熱、心煩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三豆粥

原料:綠豆200克,赤小豆、白扁豆各100克,紅糖適量。

製法:將以上3種豆洗淨,一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至熟爛,兌入紅糖,攪勻即可。

用法:隨餐食用。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益氣健脾,和中止瀉。適用於暑濕泄瀉、瘡瘍癤腫等。

三花大米粥

原料:金銀花10克,鮮扁豆花、鮮絲瓜花各10朵,大米5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金銀花、扁豆花、絲瓜花洗淨,加入水適量,煎煮約10分鍾,去渣取汁。將大米淘洗幹淨,放入鍋中,加入準備好的花汁及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慢煮至粥熟,調入白糖,拌勻即成。

用法:每日1劑,隨意食用。

功效:清熱解暑,抑菌消炎。適用於夏季暑熱。

綠豆老鴨湯

原料:綠豆100克,土茯苓20克,老鴨1隻,食鹽酌量。

製法:將老鴨剖開洗淨,去毛及內髒。綠豆洗淨。土茯苓裝入紗布袋中,封緊袋口,與老鴨、綠豆一起放入鍋中,加入清水5碗,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煮約4小時,食鹽調味即可。

用法:每日1劑,佐餐食用。

功效:清熱解毒,消暑利濕。本湯主治暑濕,症見發熱、身熱不退、神疲乏力、不思飲食、苔黃膩等。

冬瓜海帶綠豆湯

原料:海帶、冬瓜、綠豆各適量。

製法:海帶洗淨,切絲。冬瓜洗淨,切小丁。綠豆洗淨。將所有原料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燉煮至熟爛即成。

用法:隨意食用。

功效:清熱解暑,降溫止渴。

冬瓜荷葉瘦肉湯

原料:荷葉1張,冬瓜500克,豬瘦肉160克。

製法:荷葉洗淨,稍浸泡。冬瓜連皮洗淨,切塊。豬瘦肉洗淨後,用沸水焯一下,撈起,切塊。將準備好的全部原料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約2小時,調味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清涼解暑,生津止渴。適用於暑熱導致大量出汗、頭暈、惡心、心悸、口渴、口幹等症狀。

生魚瘦肉湯

原料:生魚(黑魚)1尾,豬瘦肉100克,胡蘿卜250克,紅棗10枚,陳皮5克,植物油、調料各適量。

製法:胡蘿卜去皮,洗淨,切厚片。紅棗、陳皮洗淨。豬瘦肉洗淨,切塊,用沸水汆燙一下,去其血汙。生魚宰殺,去磷、鰓、內髒,洗淨,瀝幹水分,起油鍋,下生魚,文火煎至兩麵微黃,備用。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沸,放入煎好的生魚及其他全部原料,武水煮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調味食用。

用法:每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

功效:益氣健脾,滋補化滯。適用於夏季食欲缺乏、病後或術後體弱、不思飲食者。

苦瓜瘦肉湯

原料:鮮苦瓜200克,豬瘦肉100克,食鹽少許。

製法:鮮苦瓜洗淨,去瓤後切塊,備用。豬瘦肉洗淨,切片,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武火煮沸後,撇去浮沫,改用文火繼續煮,待豬瘦肉七成熟時,加入準備好的苦瓜,繼續煮至豬肉熟爛,加少許食鹽調味。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清心明目,解暑止渴。本湯適用於暑傷心腎,症見心煩、氣躁、消渴、舌質紅絳、苔黃膩等。

扁豆香薷湯

原料:白扁豆30克,香薷15克。

製法:白扁豆、香薷放入砂鍋中,加入2碗清水,煎25分鍾,濾取湯汁飲用。

用法:每日分早、中、晚3次飲用。

功效:清熱利濕。適用於小兒夏傷暑熱、身熱無汗、嘔吐、泄瀉等症。

海帶瘦肉湯

原料:豬瘦肉500克,海帶30克,生地黃50克,紅棗5枚。

製法:海帶洗淨,用水浸泡後切塊。生地黃、紅棗洗淨。豬瘦肉洗淨,切塊。把全部原料放入鍋內,加入浸泡過海帶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約2小時,調味後食用。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清熱化痰、養陰退熱。此藥膳湯既可用於單純性甲狀腺腫、慢性頸淋巴結炎、高血壓等症的輔助治療,也可作為夏季飲用的清涼飲品。

海帶黃豆湯

原料:海帶30克,黃豆250克,食鹽適量。

製法:先用溫水將黃豆浸泡半天,撈出備用。海帶洗淨,切絲,與黃豆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煲約1小時,以食鹽調味食用。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清熱解毒,消暑氣,宜暑天食用。

節瓜瘦肉湯

原料:節瓜300克,豬瘦肉120克,食鹽少許。

製法:節瓜去皮,切片。豬瘦肉洗淨,切片,與節瓜片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撇去浮沫,改文火煮至豬肉熟爛,食鹽調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