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保養我們的生命之柱(1 / 2)

人類是地球上唯一能夠直立行走的動物,我們這一功能的基礎就是人身體上的中流砥柱,脊柱。構成脊柱的骨與其他組織的構造與成分是如此的精密,雖然它能完美地緩衝從地麵傳來的震動,卻無法抵禦直接到來的強烈衝擊與長時間勞損的消耗。

當您在電腦或書桌前工作久了,脖子又酸又疼,甚至頭者璐抬不起來時,是否常會擔憂患了頸椎病?

我在近年來的臨床中發現:無論是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農民,還是坐辦公室的職員、學者等,不分男女老少,幾乎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頸椎病的威脅和侵襲。

據統計資料,頸椎病在正常人群中的發病率為3.8%~1-7.6%,且多發於45~55歲年齡段的人群。

頸椎病,是由於我們工作的姿勢,或是習慣的問題,長期低頭勞動,時間長了以後,頸項部的肌肉勞損,導致經氣不通暢而引發的疼痛發麻,並沿經絡擴散至手部,時間長了以後變成了頸椎病。在我國,中醫理論上並無“頸椎病”的病名,但中醫學將頸、肩、臂痛等症基本視為痹症,在病因學上通常認為是外傷、風寒濕邪侵襲、氣血不和、經絡不通等所致,頭暈、目眩、耳鳴則與痰濁、肝風、虛損有關。

目前,治療頸椎病的常用方法是牽引,這種方法可使受壓的神經解脫,從而使頸椎疼痛的症狀消失或減輕。

我國著名學者和書法大師啟功就患過頸椎病為了治療此病,就采用過牽引方法進行治療,啟功還將治療頸椎病的過程寫成一首白話詞《西江月·頸椎病,》,“七節頸椎生刺,六斤鐵餅拴牢,長繩牽係兩三條,頭上數根活套。雖不輕鬆愉快,略同鍛煉晨操,《洗冤錄》裏篇篇瞧,不見這般上吊。”詞中啟功以其自身患病的體驗,用白描筆法和開朗樂觀、幽默風趣的語言,把頸椎病發作,需要做“牽引”治療的過程,描寫得惟妙惟肖、生動真實。

雖說牽引是治療頸椎病的一種很好的方法,但“上吊”般感覺總不免給人一種上“酷刑”的感覺,讓人望而生畏,敬而運之。

難道治療頸椎病就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嗎?回答是肯定的。

林先生,是香港一家計算機軟件開發公司的總工程師,今年40歲,從事電腦應用軟件開發已經10多年了。林先生由於工作的特殊要求,通宵工作是家常便飯,有時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坐的時間長了以後經常會感到腰酸脖子痛。開始的時候,李先生還不在意,起來稍微活動活動就又坐下開始工作。

後來,林先生感覺實在受不了就到附近的按摩館做做按摩,每次做完按摩以後症狀都會減輕,但第二天又疼痛依舊,由於有一個非常急的軟件需要開發,所以 ,林先生隻好每天服用止痛藥來緩解疼痛。

前一段的一天,林先生早上起床後,忽然感覺右臂外側有種麻木的感覺,活動一會兒之後麻木的感覺有所減輕,而且肩膀和後背常常疼痛,後來還常常出現頭暈、記憶力下降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