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慢而治之(1 / 2)

所謂慢,除了指速度慢,也有時間點找得好、不需要快也恰到好處的含義,此外能夠持之以恒,做到慢慢來也是慢的精華所在。這跟壞習慣要長期積累才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破壞一樣,對身體好的東西往往也需要長時間的堅持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老劉,五十多歲,是一位作家2003年7月,當時“非典”剛剛結束,老劉接到了出版社的一個關於編輯出版“非典”體裁的書稿任務,由於時間比較緊,所以老劉就日夜加班加點地進行寫作,一天,老劉由於勞累過度,突然暈倒,摔在水泥地上,頭摔破了。當時老劉並沒有太在意,隻當是普通的摔傷,所以就在頭上塗了點紅藥水,但是,不久以後老劉出現了胸部難受、腦發熱、睡眠不好的症狀。

隨後,老劉到醫院檢查了一番,結果被查出來患上了腦震蕩後遺症。為了治好這個病,老劉先後3次住院,每次住院,醫生就給老劉開了中藥、西藥一大堆,吃了兩年多的藥物,結果仍沒有治好,反倒是體質變得越來越差,而且還增加了許多並發症,如耳鳴、心虛、眼睛怕光、走路搖晃、頭痛頭昏等。嚴重時,不能走路,不能吃飯,隻好靠服安定片來維持睡眠。

後來,老劉找到了我廣我勸他少服藥,多運動。,老劉聽了我的意見以後,慢慢地開始參加體育活動,減少藥物治療。開始的時候老劉的體質有點弱,我指導老劉練習簡單的氣功。體質稍強後,我就讓老劉每天慢走幾千米。經過一年多的鍛煉,老劉的身體漸漸好了起來,體重也慢慢增加了。

俗話說:“得病如山倒,治病如抽絲”,治慢性病,不僅需要時間,而且需要毅力。慢性病人,體質一般都較差,不僅“積毒難返”,‘積食”也難返,不可能通過一朝一夕的體育鍛煉就可以把所有的病症都去掉,隻有堅持慢慢鍛煉,不怕反複,持之以恒,才能逐漸克服。

人到中年以後,或多或少地總有點慢性病,如何治療,這是人所關心的。

慢性病,以慢治慢,才是一個好辦法,,這就是以慢慢鍛煉,慢慢調養的方法,來治慢性病。看起來這似乎是一條漫長的路,實際上卻足一條捷徑,是一條治慢性病的必由之路。

張弛要有度。古人說:“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工作勞動過於緊張,容易影響人體的健康,甚至出現“過勞症”。但是,休息不講科學、過於懶散,也會影響身心健康,甚至閑出病來。所以張弛都要有度。

常言說:“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為了消除疲勞,需要休息,這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識。但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怎樣休息,生活中不會休息的人大有人在,很多人都對休息缺乏正確的認識,不能掌握休息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