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先生作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美籍華人,有他自己獨樹一格的治學作風,有他自己的鑽研心態,有他自己的養生之法。
無論在海內還是海外,楊振寧這個名字在華人中都是非常響亮的。就是他,1957年與李政道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登上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領獎台。
1922年,楊振寧出生在安徽合肥一個普通家庭。幼年的楊振寧隨父親住在清華園,當時中國正處於動蕩不安的非常時期,但由於生活在一個被保護起來的特殊環境裏,加之父親對他管教一向寬鬆,因此在他的童年記憶裏,這是一段極為美好的時光:清華園裏的每一棵樹他都爬過,每一棵草、每一朵花他都長久地注視過。而在上學路上,他常常會為一隻蝴蝶或螞蟻搬家等“重要事件”而耽擱很長時間。
楊振寧從小就顯示出了超常的數學天賦。但父親似乎對他的天賦視而不見,從不對他進行任何指導。不過,父親書架上的那些外文版數學書籍卻始終向他開放,隻是有限的外文閱讀能力又讓他不得不時常向父親求教,可父親卻總是說:”慢慢來,不要急”。
在¨慢慢來,不要急”的家庭氛圍中,他快樂地成長著,在這期間,他讀完了小學,接著又讀了初中、高中,並且成績一直名列前茅01937午抗戰開始時,他們一家搬回合肥老家,並輾轉於1938年3月到達昆明。在昆明,他隻讀了半年高中二年級,便於1938年秋以“同等學力”的資格考入西南聯合大學。
本來,他喜歡化學,就報了化學係,但入學考試需要考物理,“惡補”了一個月物理後,他開始覺得物理比化學更“有趣”、更合他的“口味”,於是便放棄化學,轉而進了物理係。對於他的選擇,父親沒有千涉,隻給了他一句“忠告”,當然仍是那句“老生常談”一.“慢慢來,不要急”。
幾年後他以優異的成績從西南聯大畢業,決定到美國繼續深造01956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愛因斯坦的“宇宙守恒定律”,並於次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年,他年僅35歲。
正是這種寬鬆的理念,不僅造就了一個偉大的科學家,而且造就了長壽老人,楊振寧今年已經86了,可是身體依然健康,還活躍在教學與科研領域。
楊振寧說:“西漢劉向之曾有一句名言:‘書猶藥也’。這是說書是精神旺盛的營養品,能滋補身心,經常接受新觀念新知識,心中充實。書的作用非任何保健品可比,煩悶時,讀書是安慰者,讓你處變不驚,寧靜致遠。讀書不僅可以增知識,長學問,博學多才,也可以防治疾病,養德健身。書是人的心靈淨化器,認真讀書能達到超然升華的境界。許多疾病來源於不良的情緒和不良的品行。讀書是最好的心理療法和道德規範,讀書萬卷,等於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使自己精神、品行不斷進入新的境界,成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有道德修的康人。這就是讀書‘醫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