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兒童癲癇病的用藥知識(2)(3 / 3)

苯妥英鈉是苯妥英的鈉鹽,商品名為大侖丁,作為抗癲癇藥已應用50餘年。它用於強直-陣攣性發作、強直發作及部分性發作,不適用於失神發作。

苯妥英鈉在血中達到治療效果所需的劑量與中毒劑量很接近,且有些中毒症狀在小兒中又不易發現,因此一般在小嬰兒的抗癲癇藥中,不選用此藥。但苯妥英鈉靜脈製劑常用來治療癲癇持續狀態。

在苯妥英鈉用於小兒的劑量為每天5~10毫克/千克,分2次服用。本藥半衰期為12~22小時,連續用藥7~10天即可達穩態血濃度。治療癲癇持續狀態時按15~20毫克/千克體重靜脈注射,一次量不超過0.3克。

苯妥英鈉不良反應較多,與用藥劑量有關的毒性反應如胃腸道不適、惡心、嘔吐、胃痛、便秘等。神經係統反應也較多,如頭痛、眩暈、眼球震顫、失眠、精神錯亂、運動失調、視覺模糊甚至發作增多。

神經係統不良反應和血中藥物濃度密切有關。研究結果證實,出現眼球震顫時血藥濃度為20~30毫克/毫升;出現共濟失調時血藥濃度為30~40毫克/毫升;出現嗜睡、譫妄時血藥濃度為40~50毫克/毫升。其中眼球震顫是出現最早最常見的中毒體征。不良反應在藥物減量或停藥後可以消失,在短期中毒時是可逆的。若長期處於高血藥濃度下,可致永久性神經細胞損害。

長期服用可發生慢性毒性反應,引起牙齦增生、皮膚粗糙、多毛症、軟骨病、免疫功能障礙。慢性中毒還可致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小腦萎縮、言語障礙、人格改變等。

苯妥英鈉的過敏反應如皮膚瘙癢、皮疹、肝功能受損、血小板減少、貧血等。

十二、安定和氯硝基安定的作用

安定的化學名稱是苯甲二氮革,藥典中稱為“地西泮”。安定具有鎮靜、催眠、抗焦慮、抗驚厥、肌肉鬆弛等作用。它一般不單獨用來長期治療癲癇,但靜脈注射可控製癲癇持續狀態。

安定的特點是吸收快,靜脈注射後立即達峰濃度,口服後1小時血濃度即可達峰值,直腸灌注吸收迅速,大多數病人6~10分鍾可達高峰。但安定肌肉注射吸收緩慢而且不可靠,不能達到即刻止驚的目的。在治療癲癇持續狀態時靜脈推入安定,可立即終止驚厥。靜脈注射時按0.3~05毫克/千克體重計算,5歲以下1次注射不超過5毫克,5歲以上1次注射不超過10毫克。注射時速度不宜過快,按每分鍾推入1毫克的速度進行,注射過快會引起呼吸抑製,有時因藥量太少,不易掌握注入速度,可用注射用水(或0.9%鹽水或5%葡萄糖液)稀釋後注射。不論用何種溶液稀釋,都會產生混濁,但不影響療效,可以應用。靜脈注射時藥液可刺激血管內壁,因此在注射安定後再注射少許0.9%鹽水或5%葡萄糖液以衝洗靜脈。

還有人用安定栓劑預防熱性驚厥複發,如在小兒發熱時立即將一粒每劑5毫克的安定栓劑塞入小兒的肛門內,連用1~2天(如發熱已退,可以縮短用藥時間)。

安定的不良反應表現為嗜睡、眩暈、疲乏、運動失調、惡心、頭痛等。

氯硝基安定又稱氯硝西泮,各型癲癇均可應用,尤其對失神及肌陣攣效果明顯,蘭諾克斯綜合征也可應用。靜脈注射可用來治療癲癇持續狀態。應用後可使腦電圖的癲癇樣放電立即停止。口服後30~60分鍾即可發揮作用,1~4小時血濃度達高峰。半衰期為20~40小時,服藥2周後達穩態血濃度。

氯硝西泮片劑有0.5毫克及2毫克兩種,1歲以下小兒每天服用0.5~1毫克;1~5歲每天服用1~3毫克;6~12歲每天服用3~6毫克。每天分1次或2次服用。用藥應從小量開始,以減少嗜睡、無力等副作用。

應用氯硝基安定靜脈注射治療癲癇持續狀態時,每次按0.05毫克/千克計算,每次最大量不超過10毫克,緩慢靜脈推注,每秒鍾0.1毫克。

氯硝基安定的不良反應為嗜睡、乏力、肌張力低下、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個別小兒用後可有不安、焦慮及行為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