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癌症基礎知識
一、癌症的早期診斷
每年,癌症在全球致死700萬人,我國也有100萬人因此失去生命。為了降伏這一絕症,科學家們付出了極大努力。但直到現在,我們還是沒找到攻克癌症的辦法。因此,癌症的早期診斷很重要。
體檢是早期發現癌症和癌前病變的重要途徑。體檢中各項血液檢查指標,B超、X線、肛門直腸指檢,婦科體檢中的巴氏塗片、乳腺鉬鈀攝片等都是常用的篩查腫瘤的方法。
1.血液檢查
血液檢查是體檢中查出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檢測血液中各種腫瘤標誌物指標是否升高,則可發現、鑒別各種惡性腫瘤。如:甲胎蛋白AFP可查原發性肝細胞癌、生殖腺胚胎性腫瘤。癌胚抗原CEA明顯升高時,常見有結腸癌、胃癌、肺癌、膽管癌;存在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時也有升高。
2.婦科體檢中巴氏塗片
采用巴氏染色的方法,可檢測早期宮頸癌,檢出率約60%~70%。
3.B超
利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術,可清晰地發現全身大多數器官是否有腫塊及病變。
4.X線胸片
X線穿過人體後,因器官、組織密度不同呈現影像,由此可直接顯示肺部腫瘤,也可通過肺氣腫、阻塞性肺炎、胸水等間接性改變尋找胸部腫瘤。
5.肛門直腸指檢
大致可以確定距肛緣7~10厘米的肛門、直腸有無病變和病變的性質。
6.胃鏡和腸鏡
直接用肉眼觀察胃、腸黏膜的色澤、血管紋理、腺體開口形態,來識別有無病變,對可疑病灶可做活檢確診。
二、癌症如何拖垮人體
癌症,也叫惡性腫瘤,相對的有良性腫瘤。腫瘤是指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腫塊。良性腫瘤容易清除幹淨,一般不轉移、不複發,對器官、組織隻有擠壓和阻塞作用。但惡性腫瘤還可以破壞組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引起壞死出血合並感染,患者最終可能由於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癌症病變的基本單位是癌細胞。人體細胞老化死亡後會有新生細胞取代它,以維持機體功能。可見,人體絕大部分細胞都可以增生,但這種增生是有限度的,而癌細胞的增生則是無止境的,這使患者體內的營養物質被大量消耗。同時,癌細胞還能釋放出多種毒素,使人體產生一係列症狀。如果發現和治療不及時,它還可轉移到全身各處生長繁殖,最後導致人體消瘦、無力、貧血、食欲不振、發熱及髒器功能受損等。
人體幾乎每個部位都可能遭受癌症侵害。本來,人體這個生物機器運行得天衣無縫,然而癌症改變了這種情形,它的任務就是破壞。如果繼續下去,就將拖垮人體。但是,腫瘤不像病毒,不是體外入侵者,它的成分和正常組織一樣,因此機體無法對它進行識別免疫。
三、癌細胞由何而來
人體其實是由一個個細胞組成的社區。每個細胞照章行事,知道何時該生長分裂,也知道怎樣和別的細胞結合,形成組織和器官。而構建不同組織的“圖紙”,就是基因。
很多人說,人體內都有癌細胞,隻不過沒發展起來。從醫學上講,如果能查出癌細胞,就可以診斷這個人患癌症了。所以,這種說法並不正確。現在醫學家認為:人人體內都有原癌基因,絕對不是人人體內都有癌細胞。
原癌基因主管細胞分裂、增殖,人的生長需要它。為了“管束”它,人體裏還有抑癌基因。平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維持著平衡,但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原癌基因的力量會變大,而抑癌基因卻變得弱小。因此,致癌因素是啟動癌細胞生長的“鑰匙”,主要包括精神因素、遺傳因素、生活方式、某些化學物質等。多把“鑰匙”一起用,才能啟動“癌症程序”;“鑰匙”越多,啟動機會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