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癌症病因分析(1)(3 / 3)

三、病毒與癌症發生有一定關聯

動物實驗中,將帶瘤動物與不帶瘤的動物共同飼養,經過很長時間,未發現其直接傳染。有的家庭有先後多人得肺癌或其他腫瘤,這可能是和同家庭成員有共同的基因及他們可能處在相同的致癌環境中有關。如吸煙、放射性物質的接觸等,所以同家族成員可以先後發生惡性腫瘤。

癌症是否有傳染性這個問題聽起來有些聳人聽聞,但並非胡亂推測。提出此問題的人大多出於以下兩個方麵的疑慮。第一,在同一家庭中,雖然家庭成員間並無血緣關係(如夫妻),但都得了腫瘤,而且是同一種惡性腫瘤。第二,既然迄今所知腫瘤是由化學致癌物、放射線以及某些病毒這三大致癌因子引起的,那病毒不就可以如流感那樣傳染給別人嗎?這樣的想法有道理嗎?

某些癌症具有家族遺傳性,這一點已經眾所周知,比如乳腺癌,如果其母或姐姐為乳腺癌患者,則她發生乳腺的幾率是一般女性的3倍。近年來科學家們已經發現這與她們細胞中的遺傳物質都存在某種可傳遞的致癌基因有關。但是怎樣解釋家庭成員沒有血緣關係而患同一種癌症呢?一種情況是,患同一種腫瘤者常常是與他們接觸同一種致癌因素有關的。曾有報道,嶽父與女婿都患上了肺癌,調查後得知女婿接替了丈人的工作,在某礦區從事礦下作業,而該礦的氡及其氣體的濃度過高。由於他們都長期暴露於這類放射性物質之下,因此引起了肺癌。此外,翁婿兩人又都是吸煙者,這無疑是雪上加霜,促使了腫瘤的形成。

還有這樣的病例,夫妻都因肝癌而去世。追查病史得知,原來他們都患有多年的乙型肝炎。眾所周知,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該病毒可以通過血液或其他體液傳播,其中包括唾液、精液以及陰道分泌物等。乙型肝炎長期不愈可引起肝硬化,少數患者最終會發展成肝癌。

更應令人警惕的是,不論男女,若有多個性伴者,均有可能給對方帶來患某種癌症的風險。譬如男性第1任妻子患子宮頸癌,則其第2任患宮頸癌的風險較一般婦女高出3~4倍。科學家們認為,這與男性射出的精液中可能存在某種病毒或致癌物有關,從而使第2任妻子受到了感染。至於大家熟知的艾滋病,這是由人類免疫缺陷性病毒引起的。

由上所述,科學家們對癌症有否傳染性的回答是:癌症本身並不直接具有傳染性,因為癌細胞不釋放出傳染因子。然而,如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中有HIV病毒、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轉發為肝癌者也難絕對保證他們的細胞不會釋放出乙肝病毒;至於有多個性伴者,傳染HIV以及與子宮頸癌相關的病毒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因此,為預防這類病毒感染及相關的癌症,人們對病毒與癌症發生的關係應有清楚的認識,同時對這類癌症病人的分泌物如痰液、血液、糞便還應予以消毒處理為妥。

(第三節)癌與米食

一、多吃米飯容易罹患胃癌嗎

如果說多吃米飯容易罹患胃癌,那麼東方人以米飯為主食,問題就很嚴重了。罹患胃癌的確很多,可是,芬蘭、奧地利、德國等,幾乎不吃米飯,可是罹患胃癌的情況也可和我們相提並論。

歐洲各國罹患胃癌的比率也相當高,而他們卻不以米飯為主食,由此可見,米飯並不是胃癌的罪魁禍首。

為什麼會有“多吃米飯容易罹患胃癌”的說法呢?

這是來自日本的一項統計調查。在日本秋田、山形、新瀉等日本著名產米地區,胃癌的發生率非常高,因此有人推測和當地人多吃米飯有關。不過,經仔細研究,在煮熟的米飯中並未發現任何一種致癌物質。

後來,又有人說“鍋巴”、烤魚或烤肉焦黑的部分,烤食物時排出的煙霧等,都含有致癌物質。經日本國立癌症中心杉村博士的研究,發現所謂突然變異原物質,就是烤魚或烤肉時,氨基酸經由分解而生成。仔細而言,魚肉中的蛋白質中有氨基酸,尤其是色氨酸這種氨基酸的熱處理發生的突然變異原物質最多。

二、鍋底的燒焦部分含癌物質

煮飯時,鍋底的燒焦部分,雖然會有一些煤渣係色素,卻沒有包含癌原性物質。還有一個看法是菜肴的問題,而且,大部分的菜肴不是甜的,總是會加鹽、醬油或味精等等的調味料,結果鹽分就多,上麵所說的秋田、山形、新瀉等盛產米的縣,冬天長,夏季短,很自然的,蛋白質的攝取量就少。為了保存這些菜肴,他們就把魚肉用鹽巴醃漬,如此一來,菜肴的鹽分特別高,如此高的鹽分,當然對胃造成不良的影響。曾經有科學家作如下的實驗,即讓兔子多吃鹽,結果,兔子吐血,不出幾天就死了。由此可見,濃的鹽分對胃有不良的影響,容易引起胃炎或胃潰瘍,因此,有些學者根據這點而強調,這才是容易罹患胃癌的原因。

三、癌和米飯並沒有合理的因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