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各種常見性病防治綜合知識(5)(3 / 3)

7.免疫療法

為治療艾滋病而進行免疫重建是治療中的策略,在高效抗病毒治療前,醫學界曾采用同種異體或同基因骨髓移植、淋巴細胞輸注、治療疫苗和細胞因子輸注等多種方法聯用,雖然可使病人產生短暫的免疫反應,但終未能獲得有效結果。

改用高效高病毒治療後發現,免疫重建並不理想,但近年來,人們又認識到CD4細胞在治療的過程中有所上升,認為免疫功能經高效抗病毒治療後是可以逆轉的,這是因為胸腺組織存在仍有活性,而高效抗病毒治療可使胸腺組織的原始前體細胞輸出增加,而能改善機體免疫功能,使CD4細胞上升。

8.基因療法

基因治療是指通過基因水平的操縱而達到治療或預防疾病目的的療法。基因治療作為新型生物療法將異軍突起。目前,基因治療尚處在探索階段,距離臨床應用還有一段距離。

對由侵入人體的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這類疾病的基因治療策略主要有兩點:(1)是用“基因封條”將致病基因封阻,使其不能發揮作用。

(2)用“基因剪”將致病基因剪碎,使其失活。而具體到艾滋病來說,可采用不同方法將抗艾滋病病毒基因注入病人體內,找到所需要治療的CD4細胞插入,阻止艾滋病病毒複製。

十、對艾滋病病人的護理

隨著艾滋病這一危害人類健康的嚴重疾病的迅速蔓延,感染艾滋病的人越來越多,截止到2002年年底,我國實際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數已達到60萬人,且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形勢極為嚴峻。作為臨床一線的護理人員直接麵臨著這一新的挑戰。對艾滋病人的護理工作日益重要起來,要做好病人的護工作,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1)對護理人員的素質進行培訓。

醫護人員在從事艾滋病的護理前應做好精神上和知識技能方麵的準備,如:有關艾滋病的流行情況、發病機製、傳播途徑、臨床表現、護理措施、預防方法及個人防護手段等知識,隻有這樣,護士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護理工作。

(2)建立合理、實用、靈活的消毒隔離製度及病房管理模式。

(3)送檢標本的處理。

病人送檢的標本應放在固定的容器中,容器外不得汙染,並有特殊標記,專送檢測,標本用過經消毒處理後棄掉。

(4)屍體處理。

負責處理艾滋病病人屍體的護理人員必須穿隔離衣、戴手套。所有傷口、針孔應以5‰的“84”消毒液消毒後,再以防水敷料包好,用浸透5‰的“84”消毒液的棉球將身體的所有洞孔堵塞。病房及物品必須進行終末消毒,消毒方法同一般的終末消毒方法。

(5)護理人員誤傷後的處理。

a.要迅速、徹底清洗,向外擠壓血液,用0.5%的碘伏或75%的酒精消毒。

b.立即向領導及專家報告,決定是否用藥。

c.詳細記錄事故經過,時間、地點、汙染物(血液、分泌物、培養物),損傷器具類型,器具是否被汙染,有無出血,病人的血漿病毒載量,是否接受治療,何種藥物等。

d.感染的確認:

抗體:事故後立即檢測,事故後6周、3個月和6個月即可確認。

抗原:P24抗原和病毒載量。

e.預防用藥:

一般認為,直接暴露於大量汙染血液如深部針刺等,應及時用藥,少量血液或體液等濺到黏膜、皮膚上,不必用藥,一旦決定用藥,越快越好。CDC規定的時間:1小時以內,如大於4小時,效果降低,大於24小時無意義。

十一、對待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正確態度1.從思想認識上做到對病人和感染者的關愛(1)給他們充分的關愛,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

(2)不能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再受精神摧殘。

(3)把疾病和道德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