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預防老年癡呆的生理與膳食指導(1)(1 / 3)

(第一節)老年人口基礎知識

一、老年人年齡的劃分

人在經過中年鼎盛時期以後,生理功能降低,體力衰退,逐漸進入老年期。衰老雖然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同一年齡的個體,因遺傳因素、生活條件及鍛煉程度等的不同,其生物學的老化往往有很大差異。即在同一年齡段有的人精力充沛,記憶力、工作能力與以前幾無差別,但有些人可能出現種種衰老的跡象。盡管如此,中年和老年總要在年齡上劃分。

現在以60~65歲作為進入老年的起始年齡已被人們接受。

二、老年人的生理特點

進入老年,從外觀到內在生理代謝、器官功能都有相應變化,外觀形態的變化自然一目了然,如須發漸白、稀疏,額頭、眼角出現抬頭紋、魚尾紋,眼皮鬆墜、腫脹,皮膚出現色素沉著、褐色斑,反應遲鈍,步履蹣跚等。代謝及生理功能有哪些變化呢?下麵將簡單列舉人體衰老過程中主要的生理功能變化。代謝功能改變——基礎代謝率下降、合成代謝降低,分解代謝增高。人體在生命過程中經常不斷地變化,新的組織不斷形成,舊的分解,這就是新陳代謝。基礎代謝是指在靜臥狀態下,在適宜的氣溫環境中為維持基本生命活動所需消耗的能量,單位時間的基礎代謝稱為基礎代謝率。醫學上常用基礎代謝和基礎代謝率作為觀察新陳代謝的指標之一。基礎代謝率下降,加之老年人體力活動量減少,結果是能量消耗減少。

人體成分改變——人體組成成分隨衰老而發生緩慢變化,人體的主要成分有水、無機鹽、蛋白質和脂肪,前三項稱為瘦組織,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脂肪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脂肪在體內分布也在改變,更多地分布在腹部及內髒器官周圍。

器官係統功能改變——消化係統的變化,如牙齒鬆動、脫落,會影響食物咀嚼。舌上味蕾減少,使老年人的味覺明顯減退,對甜、鹹味都不敏感。老年人胃酸分泌不足,各種消化酶的活性下降,影響對食物的水解及消化,導致各種營養素的吸收率降低。腸蠕動緩慢,易患便秘,同時增加了有害物質在腸內的停留時間。此外,心髒功能降低,心搏輸出量減少。腦功能、腎功能、肝代謝能力均隨年齡增高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伴隨老化進程的發展,免疫功能逐漸降低,使老年人對外界的刺激、傷害及各種疾病更為敏感,整個機體的協調作用和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也會減退。

老年人的體成分、新陳代謝、器官功能等的改變是一個生理變化過程,而這一過程可因疾病及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加速或延緩。老年人個體差異十分顯著,因此加強身體、心理各方麵的保健對預防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生,以及推遲生理功能老化進程尤為重要,在膳食營養方麵的妥善安排與調整亦是重要措施之一。

三、老年人的營養與膳食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是由“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專家委員會提出,以教育人民群眾采用平衡膳食、攝取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指導性意見,其八條建議及其解釋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均適用於老年人。

老年人由於自身的特點被列為特定人群之一,在膳食指南中針對老年人的特點,提出兩條補充建議。

即:①食物要粗細搭配,易於消化。②積極參加適度體力活動,保持能量平衡。老年人在膳食安排、食物選擇、烹調方式上應作相應調整。

1.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