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掌門走到石頭烤箱旁把乳豬胴體放在石頭上,不經意間看到宋小雙脖子上的黑灰,嘴裏抽搐著穩住沒有笑出來。
當即詢問宋小雙為啥搞得這樣狼狽,正在分發板凳的王冬苳插了一句,講了她和宋小雙到柴火房倒騰木炭的經過,還詢問老爸陳年木炭的曆史有好久。
話既然講到這裏,王掌門當然就把整座石頭房子的曆史簡單的講了講,這座石頭房子是師祖的師祖最初到王家屯建立的,當時一家二十幾口人,所以築起了高牆大院,以防止山賊之類的。
四合院內房間很多,但隻有一層,因為有著防潮氣的預先考慮,石頭房子在外部看起來有接近十米高,實際上底部有兩米都是做為防潮層!
扣除每間房屋幾米高的屋頂空間,實際上隻能設計為一層結構,通風防水防潮這些都做的較好,那些堆在牆角的木炭倒是沒有上百年,二十多年的曆史是有的,是師祖在把掌門之位傳給王掌門之前特意砍樹燒製好存儲的。
王掌門一說到這,想起了恩師對自己的傳藝情誼,以及在仙逝之前的教導,讓自己把形意拳門發揚光大,可現實又能怎麼樣?現在已經不是以前的江湖了,還有多少人會修習傳統功法,平時強身健體,戰時護衛鄉鄰?
一想到此不禁有點黯然神傷,嘴裏小聲嘟嚕了兩句,不想再說。
小師叔一看到掌門師兄的臉色有些黯然氣息,聽到他欲言又止知道是想起了師傅,當即撿了個話題岔開,讓王掌門講講烤乳豬的特點和注意事項之類的。
王掌門這才想起自己有些傷感了,好幾個人都在等著他的烤乳豬表演,不能壞了氣氛,趕緊收拾好情緒,讓宋小雙往石頭烤箱內倒騰木炭。
眾人一看車上沒有工具,用手拿木炭要弄到什麼時候,王掌門轉頭吩咐王冬苳回去找一把洋鏟出來,王冬苳點頭應允轉身就跑。
宋小雙一邊聽著師傅的介紹,發現有一根鐵釺用鐵絲綁在乳豬肋骨靠脊附近,前頭從豬嘴穿過,幾根短小的鐵釺把四條豬腿撐起,包括豬嘴在內全部用鐵絲固定,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避免在烘烤時乳豬皮肉收縮,擠在一起,刷上去的油和香料就不能很好的透到肉和骨頭裏,烤出來的乳豬效果肯定不好。
在等王冬苳拿來洋鏟的時間,宋小雙基本上了解了烤乳豬的具體細節,一開始不抹油和香料,得在炭火上麵簡單的把乳豬的皮肉烤一烤,將乳豬本身的豬毛氣息揮散之後,將乳豬從炭火上移開,趁熱先在乳豬胴體上麵刷上一層特製調料,實際上就是富含糖分的蜂蜜之類的東西,再在外麵刷一層花生油(也可以是其他油類),一是保住蜂蜜不被炭火溫度蒸發,而是增加色澤,這樣做好以後移動到烤箱之上再次複烤。
後麵根據情況添加鹽,各種提味的香料之類的,看起來好複雜,沒有經驗的人很不容易把烤乳豬這道名菜收拾好,對於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宋小雙也不自大,隻希望能在師傅的動作過程中學到一招半式,自己以後也能把烤乳豬整出來。
等到王冬苳把洋鏟遞給宋小雙,大家才想起引火之物好像沒有,都用上了沼氣了,廚房裏也沒有現成的,隻靠王冬苳手裏的一把打火機,什麼時候能把一堆木炭引起火來,這時間會浪費很久。
宋小雙身上除了一身衣服什麼都沒有,轉頭四顧,院壩內蒿草倒是多,也不能作為引火之物哈,聽到院壩內刮過的風聲之中有少許鬆濤之聲,眼睛一亮轉頭一看,果然在院牆外不遠處有一棵中華鬆,樹高十多米,鬆針正在隨風搖曳,上麵還有枯黃的部分鬆針,用來作為引火之物再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