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治胃病小偏方(3)(1 / 3)

蛋殼蒲公英治潰瘍出血

用料:雞蛋殼60克,蒲公英40克。

製用法:共研細末,混勻,每服3~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功效與主治:清熱解毒,止血止痛。用於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柚子皮粥治消化性潰瘍

用料:柚子皮1個,粳米100克,調料適量。

製用法:先將柚子皮放炭火上燒去棕黃色的表皮並刮淨,然後入清水中浸泡1晝夜,切塊加水煮沸,入粳米煮稀粥,加入調料即成。每2天吃柚子皮1個,連食4~5個。

功效與主治:去鬱解悶,下氣化痰,健脾消食。用於治療肝胃不和所致的胃、十二指腸潰瘍。吐血、嘔血防止小偏方

雞冠花糯米粥治吐血

用料:雞冠花40克,糯米50克,白糖30克。

製用法:先將雞冠花用清水浸泡半日,然後煮沸20分鍾,去渣,加入糯米煮粥,調入白糖服食。每日1~2劑。

功效與主治:補中益氣,涼血止血。用於治療吐血。

金針茶治吐血

用料:鮮金針菜適量。

製用法:將金針菜洗淨,隔水蒸熟,晾幹備用,分次放入杯中,以沸水衝泡,代茶飲用。每日適量。

功效與主治: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用於治療吐血、咯血、衄血。

荷花治外傷後嘔血

用料:荷花30克,黃酒適量。

製用法:將荷花研為細末,每服3克,以黃酒送服,每日2次。

功效與主治:活血止血。用於治療外傷後嘔血。

芋頭花豬肉粥治吐血

用料:芋頭花30克,瘦豬肉250克,食鹽適量。

製用法:將芋頭花洗淨,豬肉切成小塊,一同入鍋,加水煮至肉熟,用食鹽調味,吃肉喝湯。每日1劑,分2~3次服完。

功效與主治:滋陰潤燥,消炎止血。用於治療吐血。

烏賊骨治吐血

用料:烏賊骨。

製用法:焙幹搗碎,研末。以米湯送服每次10克。

功效與主治:治猝然吐血,有止血作用。外用於治療創傷出血。

芝麻莖葉治吐血

用料:芝麻嫩莖葉100克,白糖適量。

製用法:水煎,去渣,加糖。日一劑,分2次飲服。

功效與主治:清邪熱,理胃氣。用於治療吐血。

鱉甲蛤粉地黃散止吐血

用料:鱉甲50克,蛤粉50克,熟地黃75克。

製用法:鱉甲、蛤粉同炒黃色,熟地黃曬幹,共研成細末。每服10克,飯後茶水送下。

功效與主治:補陰益血。用於治療吐血不止。

西瓜子煎湯止血

用料:西瓜子100克。

製用法:加水煎湯。每次飲1碗。

功效與主治:清熱降火。用於治療吐血、牙出血、鼻出血、便血等。

金針菜茅根湯止血

用料:金針菜(黃花菜)25克,茅根25克。

製用法: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功效與主治:清熱,止血。用於治療咯血、吐血、衄血。

荸薺汁治大便下血

用料:荸薺汁大半盅,好酒半盅。

製用法:空腹服,每日1次,連服3日見效。

功效與主治:清熱止血。治大便下血。

荷葉綠豆湯治胃熱吐血

用料:鮮荷葉50克(幹品15克),綠豆30克,竹茹10克,鮮蘆根60克,紅糖20克。

製用法:先將荷葉、竹茹、蘆根水煎去渣,加入綠豆煮至熟爛,調入紅糖即成。每日1劑。功效與主治:清熱利濕,涼血。用於治療胃熱吐血,症見吐血色紅或紫暗,夾有食物殘渣。鮮藕汁治胃熱吐血

用料:鮮藕50克,白糖20克。

製用法:將鮮藕洗淨搗爛,取汁與白糖調勻,代茶頻飲。每日服用2劑。

功效與主治: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於治療胃熱吐血、暑熱口渴等。

韭菜粥治吐血

用料:鮮韭菜150克,粳米60克。

製用法:將韭菜洗淨切段,備用。粳米洗淨,入鍋,加水煮粥,熟後加入韭菜段,再煮數沸即成。每日1劑。

功效與主治:消炎,止血,止痛。用於治療氣虛血溢所致的吐血,症見吐血綿綿不止,血色暗淡,神疲乏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