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根殼酒治慢性胃炎
用料:小茴香(炒)、石菖蒲根、枳殼各100克,燒酒1000克。
製用法:以燒酒浸泡前三味,約10天後可飲。每日2次,飯後適量飲服。
功效與主治:健胃理氣。治慢性胃炎,胃弛緩、下垂或痞悶飽脹。
和胃降逆湯治慢性胃炎
用料:枳實10克,白術10克,木瓜10克,白芍10克,柴胡12克,甘草6克。
製用法: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2次服。
功效與主治:調肝和脾,和胃降逆。適用於慢性胃炎。症見胃脘痛,嘈雜反酸灼熱,脘部痞滿堵悶,惡心或嘔吐,食欲減退,消瘦,或見大便溏薄或幹結,或嘔吐便血,形寒肢冷或五心煩熱等。
健脾補氣湯治慢性胃炎
用料:黨參10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丹參15克,良薑5克,甘草5克。
製用法:取上方7劑,煎成200毫升。每日2次,每次15毫升。
功效與主治:健脾補氣,溫中、理氣、活血。適用於慢性胃炎。症見上腹痛,脹滿,食欲減退,便溏,伴腹部喜按、喜熱食、畏寒,舌胖大有齒痕,苔薄白,或見舌質紫。
山楂黃連加醋糖治胃炎
用料:山楂1000克,黃連500克,米醋500毫升,白糖500克,山楂1000克。
製用法:將上藥加水4000毫升,混合浸泡7日,即可服用。每日3次,每次50毫升,飯後服。禁用塑料製品裝存。
功效與主治:養胃健脾。適用於慢性胃炎。
山楂枳殼湯治胃下垂
用料:山楂15克(以野山楂最佳),蘇枳殼15克。
製用法:水煎去渣。每日分2次服下,連續服用。
功效與主治:收斂。用於治療胃下垂。
豬肚白胡椒補益脾胃
用料:豬肚250克,白胡椒15克。
製用法:豬肚洗淨切片,同白胡椒共煮熟後分2或3次食用。
功效與主治:補益脾胃。治胃下垂及胃寒疼痛。
注:牛肚可代替,功效相同。
龍眼蒸雞蛋治胃下垂
用料:龍眼(桂圓)肉10餘片,雞蛋1隻。
製用法:雞蛋打入碗內,不要攪散,蒸至蛋白凝固、蛋黃未熟時(一般2~3分鍾),放入桂圓肉,再蒸10分鍾,食之。每日1次,以愈為度。
功效與主治:補益心脾。治療胃下垂。
羊肉雞蛋麵益氣療虛
用料:麵粉120克,羊肉120克,雞蛋2個,生薑汁30毫升,醋30毫升。
製用法:將羊肉切碎,調入薑、蔥、醋、鹽等煮湯;用雞蛋清與薑汁、麵粉做成餅,放入羊肉湯內煮熟,空腹當主食服用。
功效與主治:益氣療虛,安神。適用於治療身體羸弱、氣血虛胃下垂。
龍眼黃芪煨豬肚治胃下垂
用料:豬肚1具,龍眼肉30克,黃芪30克,砂仁5克,調料適量。
製用法:將豬肚洗淨,與黃芪、龍眼肉、砂仁一同放入沙鍋內,加水煮至爛熟,用調料調味,吃肉喝湯。每2~3日1劑。
功效與主治: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用於治療胃下垂伴有眩暈、心悸、失眠健忘等。
鯽魚黃芪枳殼湯治胃下垂
用料:鯽魚500克,黃芪50克,枳殼30克,調料適量。
製用法:將鯽魚去腸雜,洗淨,與黃芪、枳殼一同放入鍋內,加水煎煮,熟後加入調料,吃魚飲湯。每日1劑,2~3次分服。
功效與主治:補氣升陽,健脾益胃。用於治療胃下垂。
榛子山藥補中益氣
用料:榛子仁60克,淮山藥60克,黨參30克,砂仁15克,陳皮15克,白糖50克。
製用法:將前5味共製細末,加入白糖拌勻,每服10~15克,開水衝服,每日3次。
功效與主治: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用於治療胃下垂。
枳殼山楂化滯收斂
用料:蘇枳殼、山楂各15克。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連服1個月。
功效與主治:化滯收斂。用於治療胃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