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都聚齊了,李老板挨個看看他們穿的衣裳、鞋帽,再囑咐幾句。梅芬戴著一條好看的真絲提花圍巾出來,這是從商鋪回家時李老板當禮物送她的。看來梅芬很喜歡這條絲巾,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圍上出來,這條絲巾也真得非常適合她。襯托著那張白生生的臉龐,烏黑的劉海灑在額前,渾身洋溢著青春氣息,真是個嫵媚動人的姑娘。大妮兒、二妮兒羨慕地看著梅芬的真絲圍巾,再跟自價脖子上的圍巾一比,真是眼饞的了不得。但爹爹不說給,她們也不好意思開口討要!
胡大嫂跟出來又叮囑梅芬一番。李老板問道:“胡大嫂,咱一塊去看看打鐵花?一年就這一回,也去湊個熱鬧啵?”
胡大嫂搖搖頭,自嘲道:“嗨,他李叔,我這把年紀,哪有心思去看打鐵花?我隻管在家看好門就行,麻煩你看住孩子們,可早點回來!”
二娃子依舊脖梗上馱著大蛋子,李老板領著他們走義學胡同西頭,從北極閣前順著北旗杆胡同往西走到頭,即來到周村的西圩子牆。牆外就是寬闊的淦水河,清澈的河水汩汩北去,川流不息不舍晝夜。這條河也是周村西邊的天然屏障,除去有限的幾座橋門,想進周村街都得乘船渡河過來,順著西圩子牆根往南走,到頭就是明覺寺。
明覺寺早先是叫做明教寺的,是周村現存最早的古建築之一,也是中國中原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摩尼教遺址之一。周村明教寺最初建於唐朝,是由信奉古波斯摩尼教(也稱聖火教)的信眾所建,但時間不久即被禁止傳播。在唐武宗滅佛時又被搗毀一次,這次風波過去才慢慢恢複。其中有尊摩尼造像的刻石,背麵刻有“大唐貞觀十年仲春朔日立”字樣,至今已過去一千三四百年的光陰,能留存到現在已是十分的難得罕見!
據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早年出家時也是信仰摩尼教的,他信仰聖火、信仰光明,因此開國後立國號為大明。雖說傳說是這樣,但說來也奇怪,在大明一朝,摩尼教自始至終卻是非法的,國家信仰的不過佛、道二教而已。為不受到牽連,明朝初年時,明教寺即改成佛教稱號的明覺寺,但在周村老百姓口耳相傳中,直到現在有些土著仍叫它明教寺。
周村明教寺,又是一個綜合性大型宗廟建築群,除去明教寺主體建築群,還包括天後宮建築群,千佛閣建築群,一直到最北邊的北極閣建築群,因此現在也稱千佛閣。寺裏邊也像世俗世界一樣,什麼儒、釋、道,財神、武聖、媽祖、真武等等;隻要有人信仰,又跟神仙沾點邊的都可裝到裏邊,林林總總五方雜處,從中也可看出周村這個城市的包容性。明教寺也從側麵留下周村的城市發展,以寺廟經濟起步和以商立市的痕跡。明教寺廟小神仙多,千百年來自然香火繚繞,信男善女熙熙攘攘,磬兒、魚兒、鈸兒、鐃兒終日響聲不絕;自前些年成為國民黨駐軍司令部,後來又變成共產黨周村市新政府所在地,始慢慢地安靜下來。
周村的打鐵花,也不知從哪一年興起。元宵節晚上到大街看花燈,和到明教寺外看打鐵花,是同等最重要的娛樂,而看打鐵花更顯刺激熱烈。
明教寺西牆外的寬闊處,高大的彩棚底下,半人多高的鐵爐早已立起,鼓風機呼呼地響著,通紅沸騰的鐵水泛著陣陣煙花。數十個打鐵花的師傅,手腳頭麵包裹的嚴嚴實實,全身綁縛停當做好準備。明教寺西牆根處、武聖橋兩頭、淦水河西岸,更是黑壓壓擠滿等著看熱鬧的人群。
隨著幾枚帶著哨響的禮花彈冉冉升起,隨即夜空中綻放出絢爛的光華,打鐵花的時辰已到。由大師傅領頭,試探著打出第一勺鐵花,滿天飛舞的鐵花劃過夜空飛掠淦水河,後頭跟著的數十個師傅也輪番忙碌起來。有單人打花的,鐵勺裏盛滿鐵水,一個人走到河岸邊,往高處一拋撒,然後急忙反轉鐵勺用背麵奮力去擊打。有雙人配合打的,一個師傅舀了鐵水到河岸邊拋撒,另一個師傅用前端像鐵鍁樣的鐵板擊打。雙人擊打鐵花表演,需配合默契,不可有誤差,但打的更遠,散布更均勻,鐵花更炫麗。
紅亮的鐵花落到淦水裏,像星星墜海般稍縱即逝,又嗤嗤作響霧氣升騰。鐵花飛舞與星月爭輝,更顯流光溢彩;鐵花融進胸懷,使人們倍覺溫暖明亮,心中頓生英雄氣概;鐵花融進生活,使人們對明天、對未來更充滿期待。待鐵花打完已是夜深,大蛋子早耐不住,已從二娃子脖梗溜下來,鑽進他的大棉襖裏睡熟。
正月十五,白天和昨日的內容差不多,隻是減省領導講話和打賞環節,扮玩的隊伍卻更緊湊。幾個年輕人亦不嫌累,仍是興致勃勃跟著扮玩的隊伍,又圍著周村街主要街巷走一圈,重溫昨日的歡樂。回家時,幾個年輕人互相提醒著,能把芯子的內容一一數來,差不多已背過。然後幾個年輕人又相約,今晚上再到大街去看花燈。胡大嫂道:“嗨,待玩瘋了!明天就走,就不能在家安安生生歇一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