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第一節)(1 / 3)

詞曰: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一九五五年國慶節,是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製後的首次大閱兵。受閱部隊全體指戰員,身穿新式製式軍服,佩戴肩章、領章;軍旗獵獵,戰車隆隆,軍容嚴整地通過天安門廣場。這次閱兵式挾抗美援朝勝利之威,場麵極其隆重熱烈,充分展示了人民軍隊的嶄新風貌和威武英姿。曆經戰爭考驗的人民軍隊,終由扛槍的農民轉變成真正職業的軍人,是我軍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重大轉變。

中國五五年閱兵式,除在國際上引起極大震動,在國內亦引起全體人民對軍隊的狂熱崇拜。男孩子以參軍報國為榮耀,三姐兒的小弟弟念軍,就是帶著這樣的念想要參軍。女孩子則以嫁給軍人為時尚,所謂“一顆星太小、四顆星太老、三顆星太少、兩顆星正好”,就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這年的秋末冬初,三姐兒生育了第三胎,給兒子取名“和平”。那一年出生的男孩子,取名“和平”的特別多,也是一種社會風尚吧。三姐兒的父母和弟弟念軍來看外甥時,弟弟念軍說:“姐姐,我早就想好了,等過一陣部隊來冬季征兵,我就去報名參軍。保衛祖國,保衛世界和平!三姐兒又高興又擔心,弟弟已長成有主見的男子漢;但是父母的年紀都大了,需要人照顧,身邊沒個人又怎麼是好?”

三姐兒的父親看出女兒的心思。說道:“籠子裏是關不住老虎的。男孩子大了,不到外麵闖蕩闖蕩,又咋能成大事?”

三姐兒道:“我隻是心疼爹娘,你們都慢慢老了,身邊也沒個人照應。可咋辦呢?”

三姐兒的父親說:“我和你娘身板還硬朗,一時半會不要緊。你弟弟隻是去當兵,又不是不回來;你哥哥不是說,也要從廣西回來看我嗎?再說身邊還有你們幾個閨女,離得遠點近點又怕啥?”

弟弟念軍也說:“姐姐,你放心,我在部隊上一定好好幹。將來當軍官,把咱爹咱娘接去一塊享福。”那聲調語氣,把一家人都逗樂了。

公主任也來看望三姐兒和孩子。她喜滋滋地說:“三姐兒,你不知道哇,我剛代表咱朔易門居委會,參加了全區第一次婦女代表大會。會上我被選為區婦委支委,今後我的工作比現在會更忙。不光咱居委會的大事小情由我來管,區裏的有些婦女工作,更是多的讓人忙不過來。你生孩子期間,咱居委會裏又新來個男辦事員小欒;他是個新手,欠缺工作經驗,又找不到頭緒,把工作搞得一團糟。我又忙的團團轉,實在顧不過來,總覺著小欒不如你得心應手。三姐兒,你快點來上班吧!”公主任當上區婦聯執委,三姐兒由衷地為她感到高興,也答應盡快去上班!

五六年元月中旬,市委市政府召開市直各級幹部會議。傳達部署中央下發的“農業十七條”,及省委下發的“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規劃方案”。由此,市裏各區縣加快了對農業合作社,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步伐。

春節前,二妮兒從李莊給爹爹來封信:“近日縣裏來人,召集村裏各家各戶開會,部署動員全村由農業互助組,向更高級的農業合作社邁進。明確要求咱村在過完年春耕前,全都實現農業合作化,咱家在三祥子哥的鼓動下,已積極報名參加農業合作社。現在家裏除去在孝婦河邊上,還剩下大約二畝地的自留地,終於變成無地的地主,今後再也不怕別人說咱家剝削人、壓迫人了......現在家中一切尚好,請爹娘放心雲雲!”

今年春節時,梅芬終於回家來,這是她自留在濟南參加工作後,第一次回周村過大年。而且梅芬還是帶著她的愛人一起回來,胡大嫂竟高興地流下眼淚,自是手忙腳亂地招待一番。

梅芬的愛人姓吳,醫學院畢業後分配到濟南,和梅芬在一家醫院工作,有共同的語言和誌趣愛好。倆人在一塊工作的日子待得長久,彼此了解漸漸加深以致暗生情愫,再有紅娘從中挑明,二人於是到組織部門領證結成夫妻。吳醫生膚色很白,如女孩子般的細皮嫩肉;他個子中等,身體偏瘦,鼻梁上架副眼鏡,說話慢條斯理,有很好的教養! 看到梅芬領著愛人從濟南回家過年,三姐兒和李彙昌打心眼裏替胡大嫂高興,也真心為梅芬祝福。李彙昌使出手段,盡心盡力做一桌子好菜,熱情招待吳醫生一回。

七八個人圍著桌子坐下,吳醫生抿一小口酒,待拿起筷子時,李彙昌即首先請他品嚐淄博特產“酥魚鍋”,是個涼菜。吳醫生從小在江南長大,吃慣的是白食,少油無鹽且不加醬油。當他看到黑乎乎、亂糟糟的一大盤,也分不清哪是葷、哪是素竟無從下手,不由暗暗皺下眉頭。又看梅芬吃得津津有味,又卻不過主人的盛情,吳醫生隻得不情願也挾一小口,放進嘴裏慢慢咀嚼。待他稍稍咂摸幾口,再用味蕾細細體味過,竟是眾香百出、風味兼呈,不由得又連挾幾口,始知軟、糯、酥、爛是“酥魚鍋”的特點。終於忍不住讚歎道:“好吃,酥魚鍋真好吃!”李彙昌看“酥魚鍋”下的快,又讓三姐兒再盛上一盤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