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第七節)(2 / 3)

大蛋子也不理三姐兒的茬,忽地一下站起來,扭頭就要往屋外跑。胡幹娘緊緊抓住他的衣裳,攔下他道:“大蛋子,你不能這樣!好孩子,你咋還學得這樣拗呢?去幫著你娘挑擔水還待能咋地?累不煞你,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聽著胡幹娘的話,看著她蒼白的頭發,駝起的脊背和顫巍巍的小腳;再看看三姐兒冷峻的眉眼,大蛋子委屈的淚水在眼眶裏直打轉轉。他無聲地走出北屋,無奈地摸起扁擔,挑起水桶去打水。背後屋裏卻傳出三姐兒“哼、哼”的鼻音。

大蛋子從淦水河裏挑起一擔水,不長的距離歇了三次,才呲牙咧嘴地擔回義學胡同。他的肩膀已是疼得火燒火燎,直待喘息半天才把心放回肚子裏。他來到北屋坐下,又和胡幹娘說一回話。胡幹娘歎惜道:“大蛋子,你空長個大個子,幹啥都不中用。你看你弟弟三虎子了麼?他比你小六七歲,挑擔水都不和你來似的那樣費力。以後再碰到比這還艱苦的活路,你咋能堅持下來呢?”大蛋子也顧不得吱聲,隻一股勁的喘粗氣,到吃晌午飯時胡幹娘留吃飯,他卻說啥也不留下。

三虎子看見大蛋子從北屋出來,跑過來拉住哥哥的手,讓他回家裏去吃飯。大蛋子對三虎子道:“好弟弟,你快去吃飯吧。我不餓,我得回學校去了。”

三虎子說:“哥,你還是在家裏吃了飯再回學校吧!”哥倆正在掰扯,三姐兒隔著窗戶喊一嗓子:“三虎子,你死哪去了,你還吃飯不?再不吃,飯都沒了!”三虎子聽著,吐吐舌頭趕緊跑回西屋去。大蛋子從義學胡同出來,正是吃晌午飯的點,想想也沒地方去,就回到朔易門小學。進了他的小黑屋子,拖過缸子哈口水,沒吃飯也不覺著餓,撲到床上倒頭便睡。

六四年七月二十來號的時候,學校裏正在放暑假。大蛋子忽然得到消息,周村區成立了“安置城市上山下鄉青年領導小組”。他趕忙跑到區政府去,直接找到相關負責人打聽消息,跟他打聽相關政策,並表明堅決上山下鄉的決心和態度。 對大蛋子的到來,區知青辦負責人異常高興,給予他熱情地接待,並大加讚賞一番。

知青辦負責人指出:“你是第一個響應號召,積極主動找到區裏來,堅決要求上山下鄉的好青年。作為一個有誌青年,其行動應給與大力宣傳和表揚。”接著這位負責人又詳細地給大蛋子講明,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響應上級的號召,是移風易俗的革命行動。上山下鄉運動的政治意義,是消滅工農差別、城鄉差別、體力與腦力勞動差別的重要舉措,是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重要途徑。如北京的楊華,河北的邢燕子,江蘇鹽城的董加耕等等模範人物,都是我們這個時代,千百萬青年學習的榜樣。上山下鄉是光榮、偉大、崇高和意義深遠的舉措!

知青辦負責人的一番話,把他鼓動得熱血沸騰,就像在大蛋子麵前推開一扇門,使他的心胸似乎一下子豁然開朗起來。大蛋子覺得總算找到貼心人,隻有上山下鄉才是改造自己靈魂,改造自己麵貌的唯一途徑,他恨不得現在就走,恨不得立即脫離現在的一切。於是這個隻憑著一腔熱血,思想單純幼稚的年輕人,就把關於自己的家庭出身,關於自己的家庭環境,關於自己對運動的認識,都竹筒倒豆子般毫無保留地傾訴出來。並且對知青辦負責人表示:“不希望區裏表揚我,也不要宣傳我,我就是想要默默地脫離家庭,憑借自己的雙手到農村去開拓一片新天地!”

聽著大蛋子的一番話,知青辦負責人不住的搖頭又點頭,弄得大蛋子心裏一直七上八下。直到他最後高興地笑起來,點點頭道:“農村是階級鬥爭、生產鬥爭、科學實踐三大革命的熔爐。農村需要我們,我們更需要農村,出身不能選擇,但道路可以選擇,青年人重在政治表現。我們上山下鄉是背叛家庭,走向革命的第一步......”漸漸地他又和大蛋子說到,這次安插知青的方式有三種:“一種是直接安排到農村生產隊參加勞動生產;第二種是插入國營農、林、牧、副、漁場等生產建設兵團參加生產勞動;第三種是建立新的農、林、牧、副、漁場生產建設兵團。其中第三種方式,建設周期長、投資大,要等很長時間;目前階段,主要以第一和第二種方式為主。但根據你當前具體的家庭情況,我看第一種方式現在比較適合你,以直接插隊到農村生產隊參加生產勞動的情況比較適宜。”這位負責人直言不諱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