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第五節)(1 / 3)

李明禮三十多歲年紀,雖已成家立業,卻沒能把家屬和幾個小孩帶到城裏來,她們現在仍在老家李莊生活。李明禮過著牛郎織女般的生活,因此每隔一兩個禮拜時間,他就要騎自行車回老家看看。每次回趟老家,李明禮都把食堂裏省吃儉用的白麵饃饃和工資留下,再背著一大包煎餅、窩頭、鹹菜回單位。他一個人住在張店,閑暇時無所事事,就常常鼓搗些小活路散散心。正巧三虎子分配來木工班,李明禮又和他認了兄弟,哥倆時常嘮嘮嗑,話匣子就打開了......

原來李明禮與三虎子真是近支宗親,都是由同一個老祖宗繁衍下來的子孫。經過幾輩子的流轉,三虎子家的這一支是高門大戶,單獨住在李家胡同西邊的李家大院裏。而李明禮家的這一支是小戶,散住在李家胡同東邊的小門小戶裏。雖同是一個李姓家族,隻隔著條李家胡同,兩家距離也不遠,但早前兩家瓜葛很少。而兩家開始有交集,卻又是一段塵封的往事,還得從日本鬼子侵略中國,從李明禮的哥哥“李破虜”說起,而三虎子當然不知道這些。

在戰爭年代,李明禮家雖窮困潦倒,但他的父母卻很有骨氣。他們嚐盡沒有文化的苦頭,硬是咬牙堅持著把李明禮的大哥李明魁,送進李家的私塾裏讀了幾年義學。李明禮的大哥李明魁卻是十分的聰慧,更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他一路發奮刻苦攻讀,私塾讀完後又順利考上國立山東省長山中學,而當時學校的校長就是馬耀南,誰料想書還沒讀幾天,日本鬼子已打進中國來。值此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際,李明魁在校長馬耀南的感召下,追隨著他的腳,三七年底參加了黑鐵山起義,舉起山東武裝抗日的大旗!李明魁為著保護家人的安危,和抗日工作的需要,給自己另起個“破虜”的名字,以此表示堅決抗日和奮勇殺敵的決心。

時間進入一九四十年代初,正值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進入抗戰最殘酷最艱苦的時期。有天下午,“滙昌綢緞荘”裏的夥計們已散去,李彙昌正在清資結賬。他一邊撥拉算盤,一邊搖頭歎氣:“從日本鬼子打進來,弄得百業蕭條人人自危,到處冷冷清清,買賣是一天不如一天!”臨到傍黑天的時候,李彙昌正待上門板關門歇業。一個身穿百褐衣,頭戴破草帽,一臉胡子拉碴精瘦精瘦的年輕人,突然閃身進鋪裏來。來人身上帶的這股寒氣,這身裝扮和這副行舉,卻著實嚇李彙昌一大跳。他大起膽子,結結巴巴問道:“你是誰,想幹啥?”

來人並不理會李彙昌,反身先把店鋪門掩上,又隔著門縫朝外觀察一陣,直到看不出任何異常,覺得安全了才放下心來。直到此時,年輕人才轉過身來,把頭上的破草帽摘下來放在門後,開口向李彙昌親熱地喊聲:“叔”!

聽這個陌生的年輕人張嘴喊“叔”,李彙昌感到一陣茫然。他仔細地觀察著眼前的這個年輕人:“憔悴的麵容,一身落魄的打扮,但兩隻眼睛卻炯炯精神,分明兩道寒光射過來,似兩把匕首能洞穿人的身體。”李彙昌肚裏思量著:“自小從鄉下老家來到周村學做買賣,自家又是高門大戶,與莊裏的眾鄉鄰素無瓜葛。自身接觸的人不多,認識的則更少,怎麼會突然冒出個年輕人喊我叔?”轉念又一想:“現在到處兵荒馬亂、民不聊生,不會是李莊哪家的孩子有什麼困難投奔來,找上門有求於我吧?可是自己這些年在名利場上走南闖北,見識過形形色色的人,眼前這個來路不明的年輕人,不會是個騙子或有什麼企圖心吧?”

卻說那個年輕人見李彙昌默不出聲,又輕聲喊道:“叔?”

李彙昌心裏想著:“嗯,謹慎能捕千秋蟬,小心行得萬年船。不行,我得小心應對為妙!”於是小心地問道:“年輕人,你是哪裏?來此有何事?”

誰知這個年輕人說話卻不拖泥帶水,他開門見山道:“叔,我叫李明魁,咱是一個莊的人,我家住在李家胡同的東邊,所以您不認得我。我今日冒昧地登門找您,是有一件極其重要的事相求......”

聽年輕人自稱叫李明魁,又說住在李家胡同的東邊,李彙昌心知是老家過來的人。他看到這個年輕人剛才進門時謹慎的樣子,又單刀直入說有件極其重要的事相求。於是拉著李明魁的手說道:“賢侄,不急。有什麼重要的事,咱到裏邊去說,裏邊說話方便些!”

李彙昌又重新關好門窗,再周遭看一遍,覺得沒有什麼不妥,於是領著李明魁來到作為庫房的後院裏。進屋坐定,李彙昌倒一杯水遞給李明魁:“賢侄,恕我眼拙!我自小在周村這邊經營,對老家的親戚倒陌生了,還請多多擔待!你是哪一家的孩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