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她開始碰撞、鬥爭,他甚至憤恨之下,偷走了她的初吻,他卻不知道這叫做情不自禁。他已然悄悄地動心,為這樣一顆自由完整的心靈。因為,他曾經也是這樣,她是他已然失落的夢。
不久,他又發現了令他驚異的一件事情,她居然也不想與十三阿哥相好,她心心念念隻盼著出宮與父親相聚,甚至不惜抗旨拒做格格。
所有女人看重的榮華富貴,在她心中如浮雲遊夢,她毫不在意。
於是,他開始不自覺地暗暗相助於她,他拒絕了十三阿哥的懇求:“這樣的女人野性難馴,你若不能掌控她的心,要來何用?總有一日闖下大禍,累人累己。你若能令她心屬意於你,我再替你周旋。”
這期間,他與她還有過數次較量,她不是個謙虛守拙的姑娘,她不甘於服輸,她樂於展現自己的小聰明,小小的才華橫溢。四阿哥覺得甚為有趣,她總是能挽回敗局,雖然有稍稍的狼狽與尷尬,她總算是個靈慧的丫頭,她賞花飲酒,善解曲意,洗手做羹湯,她喜歡做的事情,她總能做得極為出色。
她講了一個極為有趣的故事哄十三阿哥開心,笑傲江湖,十三阿哥繪聲繪色轉述給他聽。他心向神往,遂忍不住前來親自聽她,她講了莫大,那個外表冷漠,卻古道熱腸的老家夥,他忍不住拍案叫絕,他其實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那麼巧,她其實心中也最是欣賞這個不拘小節的衡山派掌門,外形猥瑣,內心秀潔。她最是欣賞這樣隱忍的君子。
可惜,他們沒有來得及互相交流心得體會。
她還能看穿他冷漠如冰麵具下的天地獨絕般的清冷寂寞,冷是他的偽裝,是他的堅強,不投入感情才能不受傷害,他深深了解,堅決貫徹。卻被她一語道破。
十三阿哥巧施詭計,哄得美人芳心,哄得四阿哥上當,以為她和他果真一夜春宵。他推門而入的那一刻,心中悵然若失,第一次發覺自己真實的感受。
四阿哥驚懼不已,開始更冷酷地對待她,他試圖拒她於千裏之外,卻發現自己習慣於被她真實對待,雖然極為無禮。他每一次逃開,卻被拉得越近。因為,他看著她委屈的眼神,心中極為不忍,急於想給予安慰,卻更加無措,隻能更加冷漠。
周而複始,她終成了他的毒。所幸,中毒不深,他尚能自持。
江南秋月下的江寧織造府,屋頂上曾經有過三塊青瓦。薇薇、祥祥,我們曾經來過。十三阿哥遍尋不見的“我們曾來過”在四阿哥手裏。
四阿哥並非愛聽人牆角的小人,隻是,夜色沉靜的屋頂上的歌聲太過悅耳,太過刺耳,他無法入眠。
他聽到了采薇那一番“雄鷹與野花”的表白,他很為十三弟高興,這樣一個真性情的姑娘,會不離不棄,至死相伴。這一份感情是可遇而不可求,在皇宮中猶如稀世珍寶般可貴。
他從來不敢奢望自己能獲得,他卻認為十三阿哥理所當然,因為他的十三弟也是一個性情中人,善良單純,涉世未深,還沒有被名利熏昏了頭腦。重要的是,十三弟也有一顆完整的心,不像自己,心靈殘缺,情感偏執。
可是,他想為自己這一場沒有開始過,也無謂結束的情意結,留下記念。他帶走了那一塊“我們曾來過。”
沒有署名,沒有日期,他和她,還有他,他們曾來過。
四阿哥於是知道了她叫“薇薇”,四阿哥善於察人,這樣有意義的銘刻,她一定是喜歡別人這麼稱呼她。於是,她成了他心中的薇薇。
所有的事情在這一天之後翻天覆地。
回到京城後,好容易處理完與太子的交易。四阿哥正準備安排求旨指婚,她卻突如其來地負情忘義。
四阿哥永遠也不能忘記,十三弟哽咽難言,眼圈紅腫,落下錚錚男兒淚:“四哥,她負了我,她不肯信我,我如此求全,她一句話否定一切!”
四阿哥好言相勸,心中卻不肯相信,他認為一定另有隱情,他了解她,她一旦認定某件事,會不惜代價的付出。她在屋頂上的表白婉婉動人,絕非謊言。
四阿哥暗中打探,卻毫無頭緒。
而十三阿哥已然被憤怒衝昏了頭腦,在康熙爺半真半假的脅迫下,擇定了自己的終生。
十三阿哥扯斷了她的胳膊,惡言羞辱於她。她隻是堅強微笑,有一種決然的美麗。四阿哥怦然心動,第一次控製不住憤怒嗬斥了十歲之後再無厲言相向的十三弟,當然,他的理由足夠充分:大庭廣眾之下,行事如此魯莽,你讓皇阿瑪如何看待你?
十三阿哥何嚐不是追悔莫及,“四哥,勞煩您請胡太醫去瞧瞧!”扔下這句話,他衝向自己的新宅子,砸爛了自己的手掌。
不用十三阿哥的勞煩相請,四阿哥早已支會胡太醫前去救治,他第一次為她心痛,卻不得不告訴自己,是因為十三弟傷心。他還不敢麵對自己真實的心意。
直至又一個臘八之夜,他被她撞到胸口,隻來得及看到她一臉莫此為甚的絕望,一臉淒惶的淚水,一閃而過,她匆匆奔赴消失在黑暗中。
她衝天一怒為朋友,自尋死路,卻依然決絕地喊出了心中憤怒。她異乎尋常的傷心絕望,讓四阿哥聯想起一些事情,雨枝與十三阿哥的婚事是同一天下的聖旨,這兩者有何關聯?
四阿哥是一個心思極為縝密之人,重要的是他旁觀者清,他猜到了一些十三阿哥永遠不想再回憶的事情,雖然不能肯定,卻有七分把握。
四阿哥深深無奈,他最為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她犯了大清朝的忌諱,犯了康熙爺的忌諱。她傷害十三阿哥是逼於無奈,卻始終為十三阿哥保留了一份親情。他果然沒有看錯她。
這樣的女子,四阿哥難以無視。他開始幫她,托李德全帶藥給她。托十二阿哥暗中照顧。
十二阿哥與四阿哥是兄弟亦是朋友,康熙爺不信神佛之說,於是皇子們大多不研佛經。惟有四阿哥,為求無欲寡歡,寄情於佛學,與從小在蘇麻喇姑身邊長大,同樣鍾情於佛學的十二阿哥,言談甚為投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