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高血糖實用療法與保健(5)(2 / 3)

(2)少量多餐。將正餐的主食勻出一小部分作為加餐用,加餐時可選用低熱能蔬菜、半兩主食或一個雞蛋,一杯牛奶等。

(3)選用粗糧代替細糧,可以產生更強的飽腹感。

(4)將口味變清淡,吃飯速度放慢,做到細嚼慢咽,可降低過於旺盛的食欲。

藥物治療後,血糖達到正常水平是否能停藥

糖尿病患者通過飲食控製、運動、服用降糖藥等療法後,血糖可以被控製在正常範圍內,但這並不意味著糖尿病已經被治好了,一旦停了藥,血糖水平很有可能會再次升高。

部分患者如果通過單單控製飲食以及加大運動量就能達到了控製血糖的目的,並且減少降糖藥的使用或者停用後血糖沒有上升,可以考慮在醫生的指導下停用降糖藥。但不能放鬆控製飲食和運動,並定期複查,注意血糖等指標的變化,出現血糖再次升高就必須立即開始服用降糖藥。

糖尿病患者家屬應注意事項

糖尿病患者的家屬對糖尿病人的關心幫助和鼓勵是病人長期與糖尿病作鬥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戰勝疾病的重要條件之一。同時,與糖尿病人有血緣關係的家屬,本身也是危險人群中的成員。因此要注意以下事項。

(1)學習有關糖尿病的基本知識防治常識,督促病人加強信心,配合醫生治療。

(2)在飲食方麵密切配合,符合醫生要求,飲食講究多樣化,符合病人的口味。

(3)督促病人做適當的運動,在進行運動過程中注意安全。

(4)督促病人按時服藥,學會注射胰島素。

(5)督促或提醒病人定期去醫院檢查複診。

(6)了解低血糖的表現和應急處理,一旦發生低血糖反應,知道如何采取措施。

(7)細心觀察病人的食欲和精神狀態,判斷病情好壞。

(8)督促病人注意並發症的出現,並及時到醫院就診。

(9)鼓勵病人戒煙、戒酒。

除上述事項外,還應注意與糖尿病人有血緣關係的人,是糖尿病的危險人群,特別是35歲以上者,應注意盡量減少誘發因素,如肥胖,長期進食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體力活動過少等,定期檢測血糖,發現異常及早治療。

糖尿病患者的護理與預防

我們都知道一旦得了糖尿病即為終身疾病,治療起來需要一個長期過程,日常護理主要靠自己和家人,如尿糖的檢測、定期查血糖、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另外對並發症的用藥等,都是護理的重點。說到預防,大的方麵不外飲食安排、合理運動、保證睡眠、維護心理健康等。

本章對上述問題均有講述,供讀者參考。如能做到,早日康複,遠離糖尿病的困擾就不是一句空話。

糖尿病的護理

一、自我護理

糖尿病是一個需要長期治療的疾病,而患者的大部分時間都需要在家中完成必要的治療。在沒有醫護人員監督的情況下,進行有效的自我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糖尿病患者在進行自我護理時,應注意以下四方麵問題。

1.學會判斷病情和症狀患者在家中進行治療時,若無法辨清自己的症狀和病情,則很難進行有效的自我護理。尤其治療過程中所出現的高血糖和低血糖症狀的辨別。雖然糖尿病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但低血糖情況在治療中也極易發生,因而準確判斷高血糖或低血糖表現,能夠使患者在出現不適表現時及時服用恰當的藥物,對於病情的穩定至關重要。

(1)高血糖的症狀。發生高血糖後,人體會表現為尿量增大、尿頻,總想喝水,總感饑餓,體重下降;同時會伴隨不同程度的視力下降、疲乏、下肢刺痛、下肢麻木、皮膚瘙癢、易感染等症狀表現。

(2)低血糖的症狀。低血糖的症狀常表現為頭暈、心慌、疲乏、雙手或下肢顫抖、汗出不止、饑餓等,嚴重時可出現精神不集中、意識模糊、不自覺行為、抽搐,甚或昏迷。

2.避免造成血糖波動的因素人體的血糖水平並非固定不變,而是在動態中達到平衡的。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由於體內胰島素分泌量和敏感性的降低,血糖出現波動後,很難通過正常的胰島素作用而使血糖達到動態平衡。因此,避免血糖波動很重要。可造成血糖波動的因素主要有飲食、運動、情緒波動等原因,同時,應激性疾病或女性月經、妊娠等也可造成血糖波動。

(1)飲食是造成血糖波動的主要因素。飲食不節,過多攝取高脂、高熱量、高膽固醇、高糖食物會造成患者的血糖水平急劇升高,再加上患者體內胰島素的缺乏,則會造成血糖持續偏高而無法保持動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