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為後天之本,與之相對應,腎為先天之本。先天是指人體受胎時的胎元,《靈樞·經脈》亦雲:“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後腦髓生,骨為幹,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發長。”不難看出,“先天”是指稟受於父母的“兩神相搏”之精,以及由先天之精化生的先天之氣,是由遺傳而來。
腎為先天之本,是指腎的功能是決定人體先天稟賦強弱、生長發育遲緩、髒腑功能盛衰的根本。識腎,弄清楚腎之所主,搞明白腎虛的原因,
修正自己的養腎觀念,是養腎補腎的前提,也是關鍵。
(第一節)識腎:作強之官,有“四主”
腎髒為“作強之官”,“作強”是什麼意思?盡管說法不一,但總體來看,與工匠有關係的觀點被很多人接受。古時候,“作強之官”管理的主要是一些實用技巧或發明創造等事務。所以,《黃帝內經》在為腎“加官晉爵”的時候,是將其看作創造生命的器官來認識的。
腎的主要生理功能為主精之藏,氣之納,骨之生,水之謝。
主精之藏,為何女人比男人老得快
精是什麼?是維持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質,《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夫精者,生之本也。”精氣包括“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先天之精”是稟受於父母的生殖之精,即《靈樞本神》所說的“生之來,謂之精、“後天之精”來源於通過脾胃運化功能而生成的水穀之精氣,以及髒腑生理活動中化生的精氣通過代謝平衡後的剩餘部分,藏之於腎,故《素問·上古天真論》說:“腎者主水,受五髒六腑之精而藏之。”腎對於精氣有閉藏之功,為精氣在體內能充分發揮效用創造了良好條件,具有防止精氣流失而影響生命滋養生長的功能,所以,《素問·六節髒象論》才有言:“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
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麵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麵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麵焦,發鬃斑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髒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發去。”
《素問·上古天真論》的這一段論述,明確指出了腎中精氣的主要生理效應是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和逐步具備生殖能力。正是由於“先天之精”不斷地得到“後天之精”的培補,腎中精氣逐漸充盛,出現了幼年時期的齒更發長、性征出現等生理現象,這些一方麵可以作為觀察腎中精氣盛衰的標誌,另一方麵則可以作為防治某些先天性疾病、生長發育不良、生殖功能低下和防止衰老等的標誌。
尿液的排泄雖由膀胱所主,但仍靠腎的氣化功能才能維持正常。因此,排尿異常的病症,如遺尿、尿頻、尿失禁、少尿、尿閉等,常與腎氣虛有關。生殖係統功能也受到腎功能影響,如腎虛則會出現陽痿、遺精、早泄等症糞便的排泄,本是大腸的傳化糟粕功能,但也與腎的氣化、溫煦、封藏功能有關。因此,人在患腎病時,常影響到糞便的排泄。例如,腎陰虛,可致腸液枯涸而便秘腎陽虛則大便溏瀉腎的封藏失司時,則久泄滑脫。
主氣之納,上氣不接下氣重肺別輕腎
所謂的納,即固攝、受納之意。這裏說腎具有攝納肺所吸入的清氣,防止呼吸表淺的效用,那麼,前麵我們說過肺主氣,這裏腎又納氣,二者的關糸到底如何呢?這一點從《類證治裁喘症》中可以知曉,其曰:“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
可見,納氣實際上是腎的閉藏之功在呼吸上的一種體現,所以,盡管人的呼吸由肺所主,但必須有賴於腎的閉藏,即納氣。而且進一步的研究印證了《難經四難》“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之說,從這裏可以看出,呼吸均勻和調必須使腎的納氣功能正常,所以,氣喘還跟腎的納氣是否正常有關,否則,就像很多會吸煙的人說那些不會吸煙而假吸煙的人,吸的是“過口煙”,煙沒有進入體內,隻是在口腔內吸,又在口腔內就向外布散。當然,對於身體而言不可能完全沒有清氣進入體內,而是說比較淺和比較少而已。
主骨之生,腎不好容易患骨質疏鬆
說腎主骨生髓,這裏首先要弄清“髓”的內涵,《黃帝內經》將髓分為三種:腦髓、骨髓、脊髓,此三種髓,均由腎精所化生。因此,腎中精氣的盛衰,不僅影響到骨的生長與發育,而且也影響到髓的充盈和發育。
如果一個人賢精不足,則腎功能失常,骨路失去滋養。
如何影響呢?從反麵來看最為明顯,即腎精虧虛,骨髓化生無源,骨骼失其滋養。在小兒就會骨骼發育不良或生長遲緩;在成人,則可見腰膝酸軟,步履蹣跚在老年,則骨質脆弱,易於骨折等。從正麵來看,則腎精充足,髓化生有源,骨質得養,在小兒則發育旺盛,在成人則骨質致密,步履矯健,在老年人則多堅固有力,富有一定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