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作者:葉雨
美國軍隊在進入阿富汗後,在關塔那摩設立了一座監獄。2002年1月11日這裏關入了首批20個人犯,他們被關押在“X光營”的鋼絲籠中,如今這裏早已更換成現代化的監獄建築。關塔那摩監獄最多曾關押過779名人犯,現在仍有171人,他們來自23個國家,年齡在25歲到62歲之間。
在關塔那摩三角洲監獄的門口,有關部門堂而皇之地寫下這樣的字句:為了自由必須要有束縛。連監獄都打著自由的名義,美國人真行。圍繞著自由與束縛,多場較量在此展開:被關押者與看守的較量,五角大樓與律師團的較量,反恐戰與美國憲法的較量。現任總統奧巴馬雖然對軍事法庭有所批評,不過仍然決定在修改規定的情況下加以保留。軍事法庭10年來共完成6次審判,其中4人認罪,1人不提抗辯。奧巴馬曾下令監獄在2010年1月份關閉,但目前期限已過兩年,而關塔那摩監獄的“犯人”卻還在繼續服刑。
失信的總統
奧巴馬上任之初,就作出臨時關閉的決定,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首先,當然是他自己的崛起就是美國黑人長期浴血抗爭的結果,尤其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風起雲湧的民權運動的結果;因此,對於嚴重違反民權的關塔那摩灣美軍監獄運作,奧巴馬必須“說不”,才符合他開創民權曆史新紀錄的形象。其次,關閉關塔那摩美軍基地的監獄,某種程度上也是奧巴馬的競選承諾,奧巴馬於競選總統期間即矢言當選總統後將廢掉關塔那摩監獄。他在就職演說中強調,美國不能繼續在戰勝恐怖主義和破壞美國人權理想之間做錯誤的選擇。即使處於戰爭時期,甚至是對抗恐怖主義,美國仍應遵循正義,捍衛憲法核心價值,因為那正是美國成為偉大國家的原因。“言必信,行必果”,這是奧巴馬必須向美國民眾和世界傳遞的訊息,如此才能建立對奧巴馬政府的信心。
當然,奧巴馬也十分清楚,關押在關塔那摩監獄的“恐怖分子”,有些是無辜的,有些對美國是重大的威脅,不能一概放人了事,而是需要經過調查篩選,決定釋放後送往何處,對有些人可能要展開正式起訴、審判,以求做到不冤枉好人,不放過壞人,因此暫時停止審訊程序是一個最好的緩衝。
奧巴馬2009年1月20日就職數小時後即宣布一年內關閉這座監獄,兩天後簽署一道相關總統令和三道行政指令。奧巴馬說,關塔那摩監獄的存在,讓友邦不諒解,讓敵人更團結,更讓激進組織在全世界製造更多恐怖分子。美國賠了國際形象,換得的卻是更加削弱的國家安全。這一承諾至今沒有兌現。
前軍事法庭法官約翰·赫特森在華盛頓參加示威。3年前他自豪地站在奧巴馬身後,見證總統簽署關閉這座監獄的指令。3年後,他隻有失望。“今天是悲哀的一天。”這名退役海軍少將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這座監獄已存在10年,“關塔那摩依然是我們終結恐怖主義和促進法治成就的一個汙點”。
糾結的人權問題
布邁丁因涉嫌策劃襲擊美國大使館被投入關塔那摩監獄。他起初抱有幻想,以為隻要積極配合,就能洗脫罪名,重獲自由。而現實遠非如他所想。布邁丁描述道,他在7年多的時間裏遭到殘酷對待,曾經被強製連續16天不準睡覺。他還被強迫與看守警衛一起跑步,如果跟不上,就被拖著走,身體因此擦傷流血。在布邁丁絕食抗議期間,守衛會將食物掛在他鼻子上方。他們還用皮下注射針亂戳他的胳膊。布邁丁說,他的宗教信仰也沒有得到尊重,“他們剃去我的胡子……不讓我讀《古蘭經》,不讓我祈禱”。但奇怪的是,自他入獄後,審訊人員一直都沒問及策劃襲擊美國大使館的事情,他們隻是想讓布邁丁供出他所知道的有關“基地”組織和本·拉丹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