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宮頸黏液營養豐富,成分複雜,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離子和微量元素,還有蛋白質和氨基酸,這些物質同樣也隨月經周期規律變化,所有這些規律性的變化都是為了迎接精子的來到,為孕育新生命提供豐富的物質基礎。
同時,宮頸黏液也是生殖係統門戶的“衛士”。多數日子裏,宮頸黏液是黏稠的網狀物,形成黏液栓,阻塞在宮頸外口,阻止外界的微粒和病原微生物進入子宮腔,保證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和健康。
輸卵管的機能
輸卵管是卵子與精子相遇受精的場所,然後將受精後的受精卵向子宮腔運送。
輸卵管壁由三層構成,外層為漿膜層,中層為平滑肌纖維,平滑肌收縮,輸卵管從外端向近端蠕動,協助孕卵向子宮腔運行。內層為黏膜層,由單層柱狀上皮細胞組成,上皮細胞分纖毛細胞、無纖毛細胞、楔狀細胞及未分化細胞四種。纖毛細胞的纖毛向子宮腔方向蠕動,協助運送受精卵;無纖毛細胞有分泌作用;楔狀細胞為無纖毛細胞的前身,兩者隨月經周期變化;未分化細胞為上皮的儲備細胞。
卵巢的機能
卵巢是女性的生殖腺,對人類後代的繁衍起著主要作用。在中樞神經係統下丘腦垂體的複雜調控下,卵巢可以完成以下功能:
每個月在適當的時候排出一個攜帶遺傳信息、並有受精能力的卵細胞。
分泌性激素及多種肽類物質,促進第二性征及生殖道的發育,調節卵細胞及卵母細胞的發育與成熟,為受精與孕卵著床做好生殖道準備,以支持早期胚胎的發育。
月經如何形成
月經是女性子宮內膜周期性脫落及出血的表現。在卵巢周期中,當卵巢內有卵泡發育成熟時,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宮內膜出現增生現象,內膜變厚,腺體及間質明顯增生,腺體數目增多。排卵後,在卵巢黃體分泌的孕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下,使增生的子宮內膜有分泌現象,腺體的彎曲與擴張程度達到高峰。卵巢內的黃體退化後,由於雌激素及孕激素的減少,子宮內膜失去了激素的支持,開始壞死和剝落,並隨經血排出體外,表現為月經來潮。
月經周期的調節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涉及下丘腦、垂體、卵巢及子宮等諸多器官。在中樞神經係統的影響及這些器官的相互協調作用下,月經周期才能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
文獻報道,每次月經失血量在50~200毫升為正常範圍。月經血多為暗紅色,不凝固,稍有腥臭味,量多時偶見凝血塊。除血液外,經血中混有脫落的子宮內膜、宮頸黏液、陰道上皮細胞、大量非致病性細菌、白細胞以及外陰皮脂腺分泌物等。
多數女性行經期無特殊症狀,但有些人有下腹墜痛、腰部酸痛、乳房脹痛、頭痛、失眠、情緒不穩定、易激動及胃腸道功能紊亂等臨床表現。
月經初潮及其特征
少女的第一次月經稱為“初潮”或“初經”。一般女孩子的初潮年齡為14—15歲,也有的早在12歲或晚至18歲。發育良好、身體健康的來月經早些,居住在南方熱帶地區的要比寒帶地區來得早,城市孩子比農村孩子來得早,母親初潮早。女兒也會初潮早,營養不良、體質瘦弱、精神憂鬱及患有慢性疾病的,初潮年齡會推遲。
少女月經初潮以前,身體就會有變化,一般規律是:初潮前3~4年,身體長高;前2年多。乳腺發育;前1年半,陰毛長出:初潮前後腋毛長出。有的少女初潮前還有一些先兆,如雙頰潮紅,乳房發脹隆起,不久就來月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