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資源在高職院校的推廣及應用
現代辦公
作者:陳菊影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引入了電子資源,並將電子資源作為學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傳統資源相比,電子資源不僅具有存儲量大、占用空間小的特點,電子資源的檢索、更新能力更強、更快,電子資源共享程度也更高。然而,從電子資源的利用現狀來看,高職院校甚至高校的電子資源推廣和應用的效率並不理想,電子資源並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為師生服務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電子資源在高職院校的推廣及應用是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電子資源在高職院校的推廣及應用效果不佳的原因
(一)電子資源自身不完善。許多高職院校引入的電子資源數據庫的內容存在嚴重的交叉和重複的現象,所有的數據資源缺少統一的分類體係,導致不同數據庫的搜索方式也各不相同,使用者獲取需要的資源要經過繁瑣的操作。雖然每個數據庫都有數據檢索和瀏覽功能,但是不同的檢索方式和技巧也會導致使用者操作困難。如果使用者不能得心應手地使用數據庫的檢索功能,會影響使用者的閱讀習慣,從而影響電子資源自身的利用。
(二)電子資源應用目的單一。從我國高職院校和高校的使用現狀來看,電子資源的使用目的單一,絕大多數學生隻有在臨近畢業時才會使用電子資源,即隻在寫畢業論文時才會使用到電子資源。教師並沒有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和有針對性地將教學和電子資源相結合,隻有少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要求學生通過查找電子資源中的資料用於分析問題,電子資源沒有顯示出在促進學生學業中的作用,學生也不會重視電子資源的作用,更不會認識到電子資源在促進自己學業和豐富自己的知識上的作用,因而在電子閱覽室閱讀的學生也不會過多重視電子資源。
(三)宣傳力度和力量不足。首先是對電子資源的宣傳力度不足,缺少多樣化、立體化的宣傳方式,有不少的學生不了解電子資源的服務功能、種類和特點,學生不知道如何正確搜索自己所需的電子資源。雖然學校開展了各類培訓,但是培訓工作針對性不強,多為一刀切的培訓方式,難以真正提高使用者對電子資源的認識。高校各種培訓手段單一且獨立,沒有形成完善的宣傳體係,從而實現由點到麵的宣傳效果。其次,圖書館工作人員業務素質不高,主動服務意識不強。許多高校電子資源的管理者多為計算機專業人才,他們主要承擔維護設備的責任,而缺乏有關電子資源和信息檢索的專業知識,不能解決使用者遇到的問題,導致使用者放棄使用電子資源;而且工作人員也缺少主動服務意識,忽略了使用者的需求,更談不上在日常工作中積極主動地宣傳電子資源。
二、提高電子資源的推廣及應用效率的對策
(一)提高工作人員的能力。拓展工作人員的能力,要同時具備設備維護和電子資源的特點和使用方法,並能夠指導使用者正確使用電子資源和解決使用者的使用障礙的能力。工作人員要時刻注重對現代圖書情報學專業知識以及其它學科知識的學習,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外語基礎,才能更好地熟悉電子資源的使用方式和指導別人使用電子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電子資源的使用率,同時,圖書館的服務方式和水平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改變和提升。並將圖書館工作人員作為宣傳推廣電子資源的主要力量。由圖書館工作人員開展電子資源知識講座、課堂培訓活動,可以起到更好的推廣效果。
(二)課堂化培訓。圖書館工作人員要主動聯係各個院係的領導,加強圖書館和院係的直接合作,從而拓寬使用者了解電子資源的途徑。例如可以針對院係學科特點的不同開設不同的電子資源課程,向學生介紹電子資源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從而達到推廣電子資源的作用。除此之外,專業教師更應該參與電子資源的推廣。專業課教師要結合專業特點將使用電子資源用於專業課的學習,提高學生的信息意識和素養。教師可以適當布置和專業有關的課題或作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使用電子資源搜索相關文獻,解決教師布置的專業課題和作業,讓學生在使用電子資源的過程中加深對專業發展的理解,了解本專業當前的研究熱點和尖端問題,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認識。而且學生使用電子資源的過程也是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這也是全方位提升學生能力的有效方式。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引進電子資源的目的在於電子資源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高職院校也不能盲目引進電子資源,而是要以學校的專業設置特點以及教學科研水平為依據。電子資源引入後要積極吸取其它學校經驗,采取各種措施加強電子資源的宣傳,尤其是注重課堂化的培訓宣傳方式,將電子資源的應用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中,提高電子資源的利用率,發揮電子資源在促進學生發展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