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是廣泛存在於臨床的一種現象。通常認為,消化不良是指上腹部和胸骨後疼痛、噯氣、腹脹和腸鳴。進食後可使疼痛加劇或減輕。另外,包括厭食、惡心、排便習慣的改變以及焦慮或抑鬱等症群,但通過各種檢查,確找不到潰瘍或腫瘤的病理變化。目前國際上診斷本病的標準有:①有上述消化不良症狀。②內鏡檢查正常或排除了糜爛、潰瘍及腫瘤等器質性病變。③實驗室、B超檢查或X線檢查排除了肝、膽、胰等髒器的器質性病變。④追蹤隨訪2~5年,並經2次以上胃鏡複查,未發現新的器質性病變。本病可見於西醫的許多胃腸疾病中。消化不良的發病機理迄今尚不清楚。由於該病的發病率較高,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影響生活質量,故對消化不良病人給予精神安慰和作必要的檢查以免除對腫瘤的恐懼心理是十分重要的。飲食中應避免油膩及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暴飲暴食及睡前進食過量,大部分病人症狀可得到緩解。一些進食過少,症狀頑固的病人,除以上的措施以外,應給以必要的支持治療。

調胃消脹湯

“組成”枳實20克,白術、白芍、鬱金、內金、厚樸、半夏、莪術各10克,木香、炒柴胡、黃連、砂仁(後下)各9克,炒大黃、升麻各6克,炙甘草、幹薑各3克。

“製法”頭煎加水400克,取汁200克;第2煎加水200克,取汁100克,2煎混勻。

“功效”調胃降逆,理氣消脹。

“用途”適用於功能性消化不良。

“用法”每日1劑,分早、晚2次飯前服。4周為1療程。

四逆散加味方

“組成”柴胡10克,枳實10克,白芍15克,木香10克,川楝子10克,雞內金10克,高良薑10克,小茴香10克,山楂20克,炒萊菔子10克,麥芽20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疏肝健脾,行氣除滿。

“用途”適用於功能性消化不良。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15日為1療程,1個療程後觀察療效。寒濕內阻較明顯者加藿香10克,佩蘭10克;脾胃虛寒明顯者加炮薑10克;胃部脹疼明顯者加蒼術10克,川樸10克;小便不利者可加茯苓10克,車前子30克。

疏肝安胃湯

“組成”太子參、炒白術、枳殼、丹參各12克,茯苓、白芍、檳榔、萊菔子各15克,柴胡、木香、砂仁各6克,蒲公英30克,甘草6克。

“製法”水煎2次,取藥汁混勻。

“功效”疏肝解鬱,益氣健脾,行氣除滿。

“用途”適用於功能性消化不良。

“用法”每日1劑,分3次於飯前半小時溫服,每次150克,治療4周為1個療程。氣滯甚者加佛手片、香櫞皮、綠萼梅各10克;血瘀痛重者加元胡12克,五靈脂10克;肝胃鬱熱泛酸,嘈雜者加左金丸6克,烏賊骨15克,浙貝母10克;濕熱中阻者加黃連6克,藿香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