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內髒下垂最常見的疾病。正常人的胃呈牛角形,位於腹腔上部。如果胃由牛角形變成魚鉤形垂向腹腔下部,出現食欲減退,飯後腹脹等消化係統症狀,即患了胃下垂。胃下垂是胃體下降至生理最低線以下的位置。多因長期飲食失節,或勞倦過度,致中氣下降,升降失常所致。病者感到腹脹(食後加重,平臥減輕)、惡心、噯氣、胃痛(無周期性及節律性,疼痛性質與程度變化很大),偶有便秘、腹瀉,或交替性腹瀉及便秘。患此病者,多為瘦長體型,可伴有眩暈、乏力、直立性低血壓、昏厥、體乏無力、食後脹滿、食欲差、噯氣、惡心、頭暈、心悸等症狀。本病相當於中醫的“胃緩”、“痞證”等範疇。其發病與飲食失節、情誌內傷、勞倦過度有關。病機以脾胃虛弱,中氣下陷,升降失常為關鍵,並常伴有肝氣鬱結。由於其本已虛,易為邪侮,故臨床多呈虛實夾雜之候。治宜益氣升陷,健脾和胃。患者平時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運動量可由小到大。避免暴飲暴食,選用的食品應富有營養,容易消化,但體積要小。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食品適當多於蔬菜水果,以求增加腹部脂肪積累而托胃體。減少食量,但要增加餐次,以減輕胃的負擔。臥床宜頭低腳高。
慎柔養真湯
“組成”黨參、白術、茯苓、山藥、蓮肉、黃芪、白芍、麥冬各10克,炙甘草、五味子各5克。
“製法”上藥加水500克,煎取藥汁250克。
“功效”益氣養陰。
“用途”適用於胃下垂。
“用法”每日1劑,分3次溫服,連續服藥1個月為1個療程。若氣虛明顯者,黨參、黃芪加至20克;若中氣下陷明顯者加升麻、柴胡各5克;若陰虛明顯者加山藥、白芍、麥冬至20克;若夾肝氣鬱滯者加枳殼、川楝子各5克。
益氣化瘀湯
“組成”黃芪、升麻各20克,雲苓、麥芽、黨參各15克,山楂12克,內金、白術、枳實、三棱、莪術、川芎、柴胡各10克,紅花9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益氣化瘀。
“用途”適用於胃下垂。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複元升提湯
“組成”生黃芪、煨葛根各30克,黨參、覆盆子、金櫻子、山藥、茯苓各15克,蓮子10克,升麻6克,雞內金12克,芡實24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益腎健脾,益氣升陽。
“用途”適用於胃下垂。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兼陰虛症狀者加山萸肉15克,知母12克;兼血瘀症狀者加蒲黃10克,五靈脂12克;兼血虛症狀者加當歸、桂圓肉各15克;兼陽虛者加附子9克,肉桂6克;兼氣滯者加元胡12克,川楝子15克。
補氣養胃湯
“組成”黃芪20克,炙黃精、製首烏、黨參、焦白術各15克,當歸、佛手、紅木香、甘草各9克,炙升麻6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補氣養胃,健脾溫陽。
“用途”適用於胃下垂。
“用法”每日1劑,分3次溫服,42劑為1療程。胃脹加玫瑰花6克(後下),綠梅花9克;胃痛加元胡9克,丹參30克;胃腹痛加製香附9克,烏藥10克;胃潰瘍加公英15克,白及9克;吞酸加煆牡蠣、煆瓦楞子各30克;便溏加山藥、扁豆衣各15克;胃寒加熟附子、高良薑各9克;失眠加合歡花9克,夜交藤30克;陰虛加玉竹15克,石斛9克。
芪術升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