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石症是指進食的某些食物,物品或異物,既不能被消化,又不能及時通過幽門,在胃內滯留並聚積成團塊,或與胃粘液凝結成硬塊的一種疾病,又稱胃內結塊或胃結石。本病的臨床表現主要依胃內結塊的性質、大小及影響胃功能的程度和是否引起並發症而定。一般胃石症呈慢性、間歇性反複發作,常見餐後上腹部不適、飽脹、隱痛;餐間可完全緩解,伴見食欲不振、口臭等;若胃石體積較大,可出現上腹部重壓感,甚至形成一定程度的胃梗阻,而有周期性惡心、嘔吐、上腹痙攣性疼痛。上腹部壓痛及半數病例可捫及光滑的、可移動的硬塊為其主要陽性體征。本病相當於中醫“積聚”範疇。一般多因飲食失節,脾胃受損,積滯內停,胃失和降所致。積滯日久,損傷正氣,脾胃失調,氣血失暢,以致虛實夾雜,痛脹並作。治宜攻堅破積,軟堅散結,消積導滯,扶正固本,補脾健胃,行氣活血,瀉下通便。

消石化瘀湯

“組成”海金砂、萹蓄、金錢草、車前子、雞內金各20克,石葦25克,威靈仙、白芍、瞿麥、川牛膝各15克,三七、甘草各10克,鬱金40克,大黃5克。

“製法”上藥濃煎取汁200克。

“功效”消石排石,化瘀緩急止痛。

“用途”適用於胃石症。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連續服藥10天為1個療程。

若便幹者大黃改為10~15克;若體弱有氣虛者去大黃加黃芪、黨參各30克;若疼痛重者三七加量至50克。

白礬二金粉

“組成”白礬末、滑石粉、生甘草粉各0.5克,鬱金粉、生大黃粉各1克,生雞內金粉、火硝粉各1.5克。

“製法”上藥末和勻。

“功效”消積化瘀。

“用途”適用於胃石症。

“用法”每日4劑,於飯後1小時溫開水衝服,1個月為1療程。婦女經期及妊娠或有其它合並症者忌服,老人、兒童量酌減。

健胃消石湯

“組成”黨參、白術、茯苓、陳皮、內金、木香各15克,枳殼、厚樸各10克,甘草、半夏各7.5克,靈仙20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健胃理氣,消石導滯。

“用途”適用於胃石症。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薑附逐瘀湯

“組成”幹薑、熟附片、陳皮、檳榔、萊菔子、木香、三棱、莪術各10克,吳茱萸、蓽澄茄、雞內金各5克,焦山楂、丹參各20克,青黛3克。

“製法”上藥加水500克濃煎取汁250克。

“功效”溫胃消食逐瘀。

“用途”適用於胃石症。

“用法”每日1劑,分3次內服。連續服藥1周為1個療程。

消積破石湯

“組成”大黃、檳榔各15克,枳實、三棱、莪術、半夏各10克,海藻、雞內金、焦三仙各30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