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進行性、彌漫性肝髒疾病。其病理特征為肝細胞變性、壞死、結節性再生,纖維組織增生,假小葉形成,肝結構紊亂,以致影響肝內正常血流,使血液循環瘀滯。本病相當於中醫“臌脹”、“積聚”、“黃疸”等範疇,其發病多因飲食不節、飲酒過度、情誌鬱結、感染蟲毒、黃疸日久等因素,導致肝、脾、腎三髒受病,氣、血、水等瘀滯而成。在治療時要分清氣滯、血瘀、濕熱及寒濕的偏盛,分別采取行氣活血、破瘀逐水、清熱化濕、溫化寒濕及健脾利水等法,同時還需注意攻補兼施。
補腎養血湯
“組成”鹽枸杞、製巴戟、製續斷、當歸、酒白芍、炒枳殼澤瀉、木瓜、萆薢各9克,川厚樸6克,漢防己、雲茯苓各12克,北黃芪15克,竹茹30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補肝腎,養氣血。
“用途”適用於肝硬化腹水恢複期。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理氣通絡利水湯
“組成”丹參10克,茵陳20克,鬱金10克,板藍根15克生黃芪30克,木通10克,白茅根30克,地龍10克,王不留行30克,熟大黃6克,草河車10克,連翹10克,白術10克,厚樸15克,柴胡10克。
“製法”水煎30分鍾,去渣取藥汁。
“功效”理氣活血,通絡利水。
“用途”適用於肝硬化腹水。症見形體消瘦,麵色暗而不澤,或麵目身黃不鮮明,肚腹脹大,不甚堅硬,食欲不振,精神欠佳,小便短少,舌淡苔膩,脈沉濡。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鼻衄、肌衄、齒衄者加大小薊各10克、茜草根10克;腹脹較甚,叩之如鼓者加大腹皮15克、沉香6克;口幹口苦煩熱者加梔子10克、黃柏絲15克、石斛15克;脅下有癥塊者加鱉甲30克、甲珠10克;舌苔黃膩,加佛手片10克、藿香10克。
黃芪丹參黃精湯
“組成”黃芪、丹參各20~30克,黃精、雞內金(研末衝服)、板藍根、連翹、敗醬草各15~20克,白術、茯苓、鬱金當歸、女貞子各12~15克,紫河車(裝膠囊吞服)2~5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益氣養陰,解毒消積。
“用途”適用於早期肝硬化。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滋補肝腎治臌湯
“組成”生地10克,山藥12克,山萸肉15克,石斛30克丹皮9克,澤瀉9克,楮實子20克,女貞子9克,白茅根15克車前子15克,冬瓜皮15克,丹參30克,鬱金10克。
“製法”水煎60分鍾,去渣取藥汁。
“功效”滋補肝腎,利水消臌。
“用途”適用於肝硬化腹水。症見肚腹脹大,小便短少,形體消瘦,午後發熱,五心煩熱,衄血,頭暈,失眠,舌質絳,脈弦細數。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臌脹丸
“組成”生甘遂180克,黃芩、砂仁、廣木香各30克。
“製法”上藥共研末,糊丸。
“功效”峻下逐水,行氣散結。
“用途”適用於肝硬化腹水。適用於體質壯實,脈象弦實或弦滑有力,而無劇烈嘔吐的腹水患者。
“用法”每日服9克,得瀉則止。
軟肝利水湯
“組成”丹參、白茅根各60克,豬苓、茯苓各20克,木通大腹皮、陳皮、萊菔子各10克,茵陳15克,木香6克,甘草3克。
“製法”上藥水煎3次,取濃縮藥汁250克。
“功效”行氣疏肝,利水活血。
“用途”適用於肝硬化腹水。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理氣除脹治臌湯
“組成”柴胡9克,枳殼9克,木香6克,沉香6克,大腹皮9克,丹參15克,鬱金9克,連翹15克,車前子15克,白術10克,厚樸12克,白芍10克。
“製法”水煎20分鍾,去渣取藥汁。
“功效”疏肝理氣,除濕散滿。
“用途”適用於門靜脈性肝硬化。症見腹大脹滿,叩之如鼓,脅下脹痛,納呆食少,食後腹脹加重,暖氣或矢氣後腹脹減輕,舌苔白膩,脈象弦。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遇寒加重者加桂枝10克、幹薑10克、良薑10克;脅下痛甚者加川楝子9克、片薑黃9克;噯氣不暢者加旋覆花10克、代赭石30克;口幹口苦,頭暈者加龍膽草9克、梔子9克;大便不暢者加檳榔10克、大黃10克;小便不利者加木通9克、白茅根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