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症狀。一般指動脈血壓高於正常指標者為高血壓,可以伴有心髒、血管、腦、腎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的改變。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及繼發性高血壓兩類。原發性高血壓是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約占高血壓患者的80~90%。繼發性高血壓是指在某些疾病中並發血壓升高,僅僅是這些疾病的症狀之一,故又叫症狀性高血壓,約占所有高血壓患者的10~20%。本病相當於中醫“眩暈”、“頭痛”等範疇。臨床一般分為四型。肝火上炎型,症見眩暈頭痛。耳鳴口苦,麵紅耳赤,煩燥易怒,舌紅、苔黃燥,脈弦。治宜清肝瀉火。②陰虛陽亢型:症見眩暈頭痛,腰酸耳鳴,手足心熱,舌紅、苔黃,脈弦細數。治宜滋陰降火。③陰陽兩虛型:症見眩暈頭痛,耳鳴,心悸氣短,畏寒肢冷,夜間尿多,舌淡、苔白,脈沉細弦。治宜滋陰壯陽。④痰濁內蘊型:症見頭脹如蒙,眩暈重痛,胸膈滿悶,惡心或嘔吐痰涎,心煩失眠,舌淡、苔膩,脈弦滑。治宜化痰降濁。
扶正降壓湯
“組成”生黃芪、刺五加各30克,丹參、白芍、葛根、川牛膝各20克,天麻10克,鉤藤(後下)、滁菊花各12克,澤瀉、酸棗仁、黃芩各15克,生甘草5克。
“製法”水煎2次,取藥汁混合。
“功效”調整陰陽,扶正降壓。
“用途”適用於高血壓病。
“用法”每日1劑,分3次服,療程4周。風陽上擾加石決明30克(先煎),夏枯草12克;痰濁上蒙去黃芩,加薑半夏、竹茹各12克;氣血虧虛加太子參、黃精各20克;肝腎陰虛去澤瀉,加枸杞子、何首烏各20克。
鎮肝熄風湯
“組成”白芍、玄參、天冬、龍骨、牡蠣、龜板各15克,代赭石30克,牛膝30克,膽南星6克。
“製法”水煎取汁250克。
“功效”滋陰潛陽,平肝熄風。
“用途”適用於高血壓病。
“用法”每日1劑,分2~4次服。
清熱活血化瘀法
“組成”製大黃10克,黃芩9克,黃連6克,生地黃15克,桃仁10克,紅花6克,水蛭10克,牛膝15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清熱活血化瘀。
“用途”適用於高血壓性腦出血。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20日為1療程。痰多削口用瓜蔞、竹茹各15克,膽南星10克;陽亢明顯者加用天麻、僵蠶各10克,鉤藤15克,石決明24克;陰虛甚者加用沙參、麥冬各15克,石斛10克;氣虛者加用黃芪24~30克,太子參24~30克。
二仙湯
“組成”仙茅、仙靈脾、巴戟天、知母、黃柏、當歸各10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溫補腎陽,滋陰益精,濡養衝任。
“用途”適用於婦女更年期高血壓。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20日為1療程。
桂石降壓湯
“組成”熟地20克,山茱萸10克,山藥12克,肉桂5克,天麻10克,生石決明15克,鉤藤10克,黃柏5克,杜仲12克,桑寄生15克,白術12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雞內金10克,丹參10克,炙甘草10克。
“製法”水煎服,服藥4周為1個療程,一般連服2個療程。
“功效”滋補肝腎,調理脾胃。
“用途”適用於高血壓病。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善太息,抑鬱脅脹加元胡15克,柴胡10克;眩暈、肢麻甚加僵蠶15克,天南星10克;肥胖多痰加半夏10克,全瓜蔞15克,竹茹10克;失眠、心煩加棗仁30克,遠誌10克;肢體浮腫加豬苓10克,澤瀉10克。
參七楂蒲湯
“組成”丹參30克,三七10克,天麻15克,石菖蒲10克,生山楂30克,鉤藤10克,水蛭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