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心髒的激動起源於竇房結,按一定順序,及時依次下傳至心房、房室連接處、房室束、左右束支及蒲金野氏纖維和心室肌,使全心肌激動。當激動的產生或傳導發生異常時,就使心髒活動的頻率和節律發生紊亂,稱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按其發生原理可分為衝動起源異常和衝動傳導異常兩大類。本病相當於中醫“心悸”、“怔忡”範疇,辨證可分七型:①痰瘀擾心型:症見心悸胸悶,怔忡驚恐,眩暈惡心,失眠多夢,痰多,倦怠乏力,舌紫黯或有瘀斑苔膩,脈結代或促。治宜化痰逐瘀。②陰虛火旺型:症見心悸易驚,急躁易怒,怔忡不寧,頭痛眩暈,五心煩熱,口幹舌燥,舌紅少津,脈數或結代。治宜滋陰降火。③心氣陰虛型:症見心悸怔忡,神疲乏力,勞則氣短,煩悶多夢,自汗盜汗,口幹舌燥,舌淡紅嫩苔薄白,脈細弱或結代或細數。治宜益氣養陰。④氣血兩虛型:症見心悸氣短,頭暈目眩,胸悶倦怠。治宜益氣養血。⑤心氣陽虛型:症見心悸怔忡,胸悶氣短,畏寒肢冷,頭昏眩暈,體倦乏力,麵色無華,時有黑朦,唇青跗腫,舌淡胖紫苔薄白,脈結代或細遲。治宜益氣溫陽。⑥心腎不交型:症見心悸不安,驚恐健忘,失眠多夢,寐中易醒,耳鳴目眩,腰膝酸軟,夜尿頻多,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滋腎水,降心火。⑦水飲內停型:症見心悸眩暈,怔忡不寧,胸腔痞滿,形寒肢冷,咳吐痰涎,渴不欲飲,麵浮肢腫,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膩,脈滑或結代。治宜利水逐飲。
黃連生脈飲
“組成”黃連5~10克,黃芪20克,丹參、黨參、苦參、酸棗仁各15克,麥冬、當歸各10克,五味子6克。
“製法”水煎2次,取藥汁混合。
“功效”益氣養陰,清心安神。
“用途”適用於期前收縮。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飯後半小時許溫服,服藥4周為1個療程,一般連服2個療程。
參芪湯
“組成”苦參30克,黃芪40克。
“製法”水煎2次,取藥汁混合。
“功效”益氣養陰。
“用途”適用於心肌梗死後室性期前收縮。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飯後半小時許溫服,服藥4周為1個療程,一般連服2個療程。
寧心湯
“組成”紅參10克,麥門冬10克,茵陳蒿30克,丹參10克,當歸10克,桂圓肉10克,酸棗仁30克,炙甘草5克,廣鬱金10克。
“製法”水煎2次,取藥汁混合。
“功效”益氣養陰,寧心安神。
“用途”適用於早搏。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連服2周,血壓穩定後隔日1劑,服藥4周為1個療程,一般連服2個療程。
黃連散
“組成”黃連0.3克。
“製法”上藥研末。
“功效”瀉心火。
“用途”適用於各種快速型心律失常。
“用法”溫開水衝服,1日2次。
溫補心陽方
“組成”人參20克,附子10克,麥冬、丹參各20克,大棗、補骨脂各10克。
“製法”加水300克,煎30分鍾,取汁150克。
“功效”溫補心陽,滋陰活血。
“用途”適用於緩慢性心律失常。
“用法”每日2次服,服藥4周為1個療程,一般連服2個療程。
清心安神方
“組成”苦參、黃連、酸棗仁各10~20克,茯苓、黨參、靈芝、丹參、赤芍、栝蔞各10~15克,三七3~6克。
“製法”加水300克,煎30分鍾,取汁150克。
“功效”清心安神。
“用途”適用於中老年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縮。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服藥4周為1個療程,一般連服2個療程。
養心安神湯
“組成”牡蠣、丹參、麥冬、地龍、玉竹、浮小麥、大棗、柏子仁、酸棗仁各30克,炙甘草12克,五味子5克。
“製法”水煎2次,取藥汁混合。
“功效”滋補心血,安神定誌。
“用途”適用於心律失常。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15日為1個療程。
溫陽增脈湯
“組成”熟附子、仙茅各18克,肉桂9克,白術、補骨脂各12克,陳皮、桃仁各10克,炙黨參、炙黃芪、丹參各30克,茯苓15克。
“製法”水煎2次,取藥汁混合。
“功效”溫陽增脈。
“用途”適用於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連服2周,血壓穩定後隔日1劑,連服4周。
安心複律湯
“組成”炙甘草50克,黨參15克,桂枝10克,生地黃30克,五味子15克,阿膠15克(烊化),麥冬15克,丹參30克,三七參15克,酸棗仁15克,生薑10克,大棗15克。
“製法”水煎2次,取藥汁混合。
“功效”安心複律。
“用途”適用於心律失常。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連服4周。心動過速、心煩、舌尖紅者加煆龍骨、煆牡蠣各30克,黃連5克;血虛眩暈者加當歸10克,川芎10克;心衰少尿、浮腫者9加熟附子10克,車前子15克,葶藶子15克;心動過緩者加麻黃硎10克,赤石脂10克,補骨脂15克;腹脹、納呆者加香附10克,大腹皮15克。